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先问王:“譬如烧铁1在地,一人知为烧铁,一人不知,两人俱前取烧铁,谁烂手2大者耶?”王言:“不知者手烂大。”那先言:“愚者作恶,不能自悔,故其殃大;智者作恶,知不当所为,日自悔过,故其殃少。”王言:“善哉!善哉!”
注释
1烧铁:滚烫的、炽热的铁。
2烂手:烫伤手。
译文
王又问那先:“智慧之人作恶,愚蠢之人作恶,这两个人的罪过,哪一个人得到的多些呢?”那先说:“愚蠢之人作恶,其所得的祸殃大些;智慧之人作恶,他们得到的祸殃小些。”王说道:“不知那先所说的是什么意思。”王说道:“我国中治理人的法律规定:大臣有了过错,则重重治罪;小民有了过错,则罪行从轻发落。因此,我只知道智慧之人作恶,得到的祸殃更大些;愚昧之人作恶,获得的罪责还轻些。”
那先问王:“假如有烧热铁丸在地上,一个人知道是烧热的铁丸,一个人不知道,两个人都上前去取这一烧热的铁丸,哪一个烫烂手的程度大些?”王说:“不知是热铁丸的人手烫烂的程度大些。”那先说:“愚昧之人作恶,不能够自我悔悟,所以他们得到的祸殃就大些;智慧之人作恶,知道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应该,每天都在忏悔过错,所以他们的祸殃就小些。”王说道:“说得好哇!说得好哇!”
第四十八问此身能飞行到第七梵天吗?
原典
王复问那先:“人有能持此身,飞行上至第七梵天上及至郁单曰地1,及所欲至处者不耶?”那先言:“能。”王言:“奈何持此身,上第七梵天及郁单曰地及所欲至处乎?”那先问王:“王宁自念少小时跳戏2一丈地不?”王言:“我年少时意念欲跳,便跳一丈余地。”那先言:“得道之人,意欲跳至第七天上及至郁单曰地者,亦尔。”王言:“善哉!善哉!”
注释
1郁单曰地,“别本”作“郁单越地”。
2跳戏:戏跳、玩耍蹦跳。
译文
王又问那先:“人们之中有一些能携带身躯,飞行到第七梵天,上到郁单曰地以及想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吗?”那先说:“能。”王说:“如何携带这一身躯,上到第七梵天及郁单曰地,以及心中想要到的地方呢?”那先问王:“王是否还记得少年时游戏跳高,一跳就是一丈多高的事吗?”王说道:“我少年时意念之中想跳,便跳了一丈多高。”那先说:“得道之人,心中想跳到第七天上以及到郁单曰地,也就像你小时游戏一跳那样。”王说道:“说得好哇!说得好哇!”
第四十九问何物骨长四千里?
原典
王复问那先:“卿曹诸沙门言:‘有骨长四千里。’何等身,骨长四千里?”那先问王:“曾闻大海中有大鱼,名质,身长二万八千里者不?”1王言:“然,有是,我曹闻之。”那先言:“如是二万八千里鱼,其胁骨长四千里,王怪之为?”王复问那先:“卿曹诸沙门说言:‘我能断2喘息3之事。’”王言:“奈何可断喘息气耶?”
那先问王:“宁曾闻志不?”王言:“我闻之。”那先言:“王以为志在人身中耶?”王言:“我以为志在人身中。”那先言:“王以为愚人不能制其身口者,不能持经戒,如此曹人,亦不乐其身?”那先言:“其学道人者能制其身,能制口,能持经戒,能一其心,得四禅,便能不复喘息耳。”王言:“善哉!善哉!”
注释
1此处描写,颇类庄子所描述的寓言故事。
2断:斩断、中断。
3喘息:呼吸。
译文
王又问那先:“你们这些沙门辈说:‘有一个东西骨架之长有四千里。’什么东西的身躯,它的骨架之长有四千里呢?”那先问王:“曾经听说过大海中有种大鱼,名字叫作质,身长二万八千里的这种鱼吗?”王说道:“的确,有这一传说,我曾听说过。”那先说:“像这种二万八千里长的鱼,它的胁骨长四千里,还值得奇怪吗?”王又问那先:“你们这些沙门说道:‘我能够中断呼吸。’”王说道:“人怎么能够中断呼吸之气呢?”
那先问王:“曾经听说过心志没有?”王说:“我曾经听说过。”那先说:“王认为心志在人身躯之中吗?”王说道:“我认为心志在人身躯之中。”那先说:“王认为愚昧之人不能控制他们的身躯嘴巴,不能够持守经典戒律,像这些人,也不以他们的身躯为快乐吗?”那先说:“那些修道的人能够控制他们的身躯,能够控制他们的嘴巴,能够持守经典戒律,能使自己的心志专一,证得四禅,便能够不再呼吸了。”王说道:“说得好哇!说得好哇!”
第五十问为什么海水是咸的?
原典
王复问那先:“为呼言1海?海为是2水名为海耶,用他事故3言海?”那先言:“人所以呼为海者,水与4参各半,是故为海耳。”王复问那先:“何以故海悉醎如味?”那先言:“所以海水醎者,啖畜以来久远,及鱼鳖虫多共清5水中,是故令醎耳。”王言:“善哉!善哉!”
注释
1为呼言:为什么称之为。
2为是:因为这种。
3事故:原因。
4:“盐”之俗字。
5清:丽刻本写作“渍”。“别本”译作“清便”。依文意,从“别本”。古人以此解释海水咸淡,是因为知识有限。
译文
王又问那先:“为什么称为海呢?海因为这些水而名字叫作海?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叫作海呢?”那先说:“人之所以称之为海,是因为水与盐各占一半的缘故,因此叫作海。”王又问那先:“是什么缘故海水都咸得像盐一样呢?”那先说:“海水之所以是咸的,是因为蓄积的时间久远,以及鱼鳖虫类不断地向水中排泄大小便,因此是咸的。”王说道:“说得好哇!说得好哇!”
第五十一问得道者能忆念深奥之事吗?
原典
王复问那先:“人得道已,宁能悉思维深奥众事不?”那先言:“然。人得道已,能悉思维深奥之事。佛经最深奥,知众事,不可称量1,众事皆以智评之2。”王言:“善哉!善哉!”
注释
1称量:估量、探测。
2智评之:“别本”译作“智评断之”。意为众事都以佛经作为评判标准。
译文
王又问那先:“人们得道之后,难道能够思考各种深奥的事情吗?”那先说:“是的。人得道之后,能思考深奥的事情。佛经最深奥,佛知晓众多事情,无法用具体的标准来衡量,众多事情都能运用智慧来评判它们做到恰如其分。”王说道:“说得好哇!说得好哇!”
第五十二问神识、智慧、自然,是同是异?
原典
王复问那先:“人神1、智2、自然,此三事,宁同不?各异?”那先言:“人神者,生觉;智者,晓道;自然者,虚空,无有人3也。”王又问那先:“人言得人4。何等为得人者?今眼视色,耳听声,鼻闻香臭,口知味,身知软粗,志知善恶之事。何所为得人者?”
那先问王;“如今合解5,用目视,脱瞳子,去之,视宁广远不?裂大其耳,听声宁广远不?决鼻令大,其闻香宁多不?刎6口令大,知味宁多不?剥割肌肤,宁令信知粗软不?拔去其意,盛念宁多不?”王言:“不也。”
注释
1人神:人拥有的不死之神识。
2智:认识能力。
3虚空,无有人:虚空,没有精神,徒有躯壳;无有人,没有人的知觉、感情等。
4得人:找到灵魂。人,抽象的有生命的灵魂。
5合解:分析分开来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