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数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教师角色意识
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
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一个人能否成功地扮演某种角色,取决于他对这一角色的认知程度。作为一个认识过程,角色认知贯穿于角色行为的整个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有具有清晰的角色认知才能在各种社会情境中恰当地行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教师角色认知的实现是教师通过学习、职业训练、社会交往等,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2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一般来说,这种体验因主体行为是否符合角色规范并因此受到不同评价而有积
极与消极之分。例如,责任感、自尊感或自卑感都是教师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3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它是因
具体人和情境的不同而变化的。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教师自己和他人对其行为的期望。角色期待包括两方面,一是自我形象,即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期望;二是公众形象,指他人对某一特殊角色的期望。这两者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教师只有对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不断
地认同与内化才能尽快地把社会期望转化为自我期待,从而减少角色混淆与角色冲突。
二、教师的心理特征☆☆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
教师的认知特征包括其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
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职业信念、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等。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三)教师的行为特征
教师的行为特征一般包括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多样性、启发性、参与性、任务取向性和及时地教学效果评估及其对学生产生的期望效应。
(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1教学效能感的涵义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2教学效能感的分类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
(1)个人教学效能感
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