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45章 于谦得了,MVP!(4000字)【2 / 3】

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统十三年,瓦剌寇甘肃,掠人畜,总兵官蒋贵率兵追击,斩首百余级。”——《明实录·英宗实录》

“正统十四年,也先分兵犯辽东,掠人畜而去。”——《明实录·英宗实录》

还有前面提到的,正统十一年,瓦剌将驻守哈密卫的忠顺王妻母掳走之事。

你们觉得,这样的瓦剌,会真心诚意的只为了护送朱祁镇回京,不要一点好处吗?

也许有人会说,万一是于谦和也先合谋的呢?

原来如此,明朝已经有卫星通讯,真是太厉害了。

这盘棋下得太大,但凡有一个人不同意,不配合,就会满盘皆输。

“皇子和亲”的梗,大家纷纷取笑。

那么,假如说,是皇帝和亲呢?你是也先,会怎么做?

如果没有立刻“奉天之命,勤王救驾”的,那你是这个(大拇指)。

在《万历野获编》中曾经记载,朱祁镇复辟后,曾问过达官:“也先何以失信。当时曾许以妹归朕,今女安在?”

可以得知,也先确实有动过和亲的念头,只是为什么没有实施成功,就不得而知了。

嗯,万历举人沈德符写的《万历野获编》是野史,不可信也。

那于谦和杨洪是亲家关系,也是野史记载啊?怎么就信了呢?

不对,连野史都不算,只是一本私家家谱《武清杨氏家谱》。

无论古今,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攀附祖上与名人关系的行为,见多不怪。

朱祁钰为此,特意查询过各种史料,土木堡之变也许是文官集团的阴谋,可以理性质疑,但是,将一切过错强塞给于谦,将其描述成乱臣贼子,就有点哗众取宠了。

正统十三年,五月六日。

朱祁镇强行三征麓川的恶果还是来了。

打仗是需要花钱的,而且耗资巨大。

军备制造要钱吧?粮草要钱吧?军饷要钱吧?

最关键的是,明军征讨麓川并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而且,原本早就应该结束的战争,却因为朱祁镇和王振的一意孤行,强硬要将思任押到京师跪下认罪,一拖再拖。

按照惯例,打赢了就收安,事情就算结束了,可是思任一听说,好家伙,皇帝不愿意放过我,摆明了是一场鸿门宴,赶紧跑路到缅甸,重整旗鼓。

地区叛乱已经差不多平复,现在又转变成为个人战争。

除了麓川战役,还有东南沿海饱受倭寇侵扰,北方又有瓦剌和鞑靼时不时下来烧杀抢掠,正统年间的军事防备压力很大。

户部尚书王佐忧心忡忡的上奏:“万岁爷,其时钞既通行,而市廛仍以铜钱交易。”

朱祁镇愣住:“有何问题吗?”

王佐叹了一声:“问题甚大呀。民间铜钱私铸泛滥,导致如今军备制作材料不足。”

在明初,铜钱是主要的市场流通货币,可是铸造铜钱的技术简单,就有一大群豪绅自己印钱自己花,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导致通货膨胀。

不仅百姓买东西贵,朝廷买东西也贵呀。

私铸铜钱质量堪忧 ,含铜量不高,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官方铸币被一群人藏了起来,市场上流通的基本都是私铸铜钱。

朝廷回收一批铜钱上来,工部准备熔炼铸造武器,结果傻眼了。

虽然说,战场上常见的冷兵器,剑、戈、矛、甲胄等,明军基本不用铜铸造。

由于铜具备良好的铸造性能和耐腐蚀性,因此成为铸造火器的主要原材料。

花费人力物力熔炼那些劣币做出来的铜炮和火铳,经常炸膛,这还怎么玩?

也许有人会问,明朝至于去熔炼铜钱来铸造火器吗?

你还别说,真的至于,因为铜矿资源匮乏,本就供不应求。

实际上,早在洪武年间就开始大量推行宝钞,但由于永乐大帝南征北伐,朝廷大量发行纸币。

又因为朝廷没有准备足够多的金银铜钱作为准备金,说好的可以用宝钞等价兑换,结果人家去了,告知换不了,民间对宝钞的信任度迅速下降。

同时,宝钞也没有对应的政策支持,规定民间税收可以用宝钞缴纳,结果发放官员俸禄和军饷的时候,又只能用铜钱。

站在社会高层的人,最具备消费能力的那群人,他们拿到手的钱就是铜钱,你说会有什么后果?

宝钞刚发行的时候,一贯宝钞理论上等同于一千文铜钱,到了正统年间,直接贬值成:“每钞一贯折铜钱五文。”

明朝的经济问题,早已显现,已经不是什么隐患了,却没有一个君主站出来解决,任其自由发展。

就这样,朝廷能有钱吗?

直到万历年间,才出现一个张居正站出来,大刀阔斧的财政改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