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章 进入裕陵【1 / 2】

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间过得很快。

今天是2031年3月1日,特警早已将明十三陵区域围住,任何人不得进入,除了国家考古队的成员。

“朱祁钰?怎么是你小子?”

“到!”朱祁钰双腿合拢,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随后两人相视一笑,重重拥抱。

负责协助国家考古队的警方负责人,名叫方远,曾经是朱祁钰的教官,现在是二级警督。

方远认真打量一番,感慨道:“你小子可以啊,想不到咱们连队居然还能出个搞学问的?哈哈哈。”

在部队的时候,方远就特别欣赏朱祁钰,退役后两人时有联络。

不过,方远只知道朱祁钰回去考研究生,具体什么专业,没有详细打听。

“昨晚我拿到名单的时候还在想,会不会是你?毕竟没几人会与古代皇帝同名同姓的。”

“怎么?来挖你哥的墓啦?”

方远的一句玩笑话,几乎所有人同时扭头望向朱祁钰,当看清他胸前的铭牌时,表情忽然变得十分精彩,嘴角的笑意快要隐藏不住了。

还好他们接受过专业训练。

有趣有趣,真是造化弄人啊。

谁又能想到?前有2013年地产老板杨勇挖出隋炀帝之墓,现有考古系博士生朱祁钰抢救性挖掘明英宗之墓?

究竟是跨越五百年的报复,还是天道好轮回?

朱祁钰神色淡定的接受着众人的目光,哪怕他现在说,朕是景泰帝重生,也不会有人相信,他们只会当做玩笑话。

有时候,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会相信的。

哪怕是真的秦始皇转世,发短信给你,说“朕乃秦皇嬴政,近日载饥载渴,宴朕木曜狂狷,予子富贵荣华。”

【木曜:古代以七曜日表达一周,木曜即星期四。】

你信吗?不,你只会当他是骗子。

本次明十三陵考古队的主要成员,由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京城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

其中,一百多名主要考古队员都是声名在外的专家,像朱祁钰这样的新人,屈指可数。

但是由于国家对本次考古任务尤为重视,所以这个“新”人,前提要你参加过其他大型考古项目。

例如朱祁钰,他在研究生时期便参与了三星堆的挖掘工作。

而这个国家考古队中,并不是人人都是史学家,真正懂历史的只占了一部分。

他们每个人都身怀绝技,分工明确,有文物保护学家、地质学家、建筑学家、文学家以及文物鉴赏学家等等,还有后勤人员。

在领队张教授的带领下,众人进入裕陵范围。

朱祁钰在裕陵的神功圣德碑前面停下了脚步,即使经历了55级地震,这座碑,在乌龟的背上依旧屹立不倒。

有人好奇问道:“这是什么碑?为什么这座碑上没有字?”

张教授介绍道:“裕陵的神功圣德碑立于嘉靖时期。”

至于为何没有字

“也许是,嘉靖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这位老祖宗的功绩吧。”一名文学家随口回答道。

张教授皱眉纠正:“别不懂装懂,据清人梁份考证,明代长、献、景、裕、茂、泰、康七座皇陵,以前是没有碑亭的,在嘉靖皇帝时才补建完成,当时严嵩希望皇帝为先帝们撰写碑文。嘉靖认为,天命已定,功过是非由后世评说。”

“也就是说,不只是明英宗的裕陵,其他陵墓最初也没有碑文,或是由乾隆刻文。”

那名文学家连忙道歉,表示不再胡乱说话。

朱祁钰的视线穿过圣德碑,沿着神路向北眺望,远处的山脉塌陷了一部分,原本破旧的明楼,已然不复存在。

裕陵的陵前三石桥已经塌陷了两座,幸好还有一座主桥可供通行。

由于前段时间下过雨,所以前往裕陵祾恩门的神道泥泞不堪。

祾恩门在地震的破坏之下,半边坍塌。

现在人们看到的祾恩门,其实是在2011年在清代修缮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清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1785年-1787年),乾隆皇帝对明十三陵进行大规模的修缮。

根据民国史料记载:(1935年)祾恩门“已全坍塌,除两山墙尚耸立外,其砖瓦木料,早已无存。”

穿越祾恩门后,便能看到一处地基,这里曾经矗立着一座高大宏伟的祾恩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