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49章 不知贤侄如何看太祖传位太宗【1 / 2】

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佶让随侍放了赵子称和陈东等少数几人上楼,李师师也带着慕容妍单独一间。

众人来到三楼,酒宴很快摆开,便开始一边吃喝,以便畅所欲言。

赵子称和陈东都是第一次来三楼,陈东心里没藏着事,看起来很是好奇,有乐就享。赵子称则比他收敛一些,但也算是不卑不亢,谈不上拘束。

三楼的饮食器具,也果然比二楼又好上很多。饮酒的都是金杯玉壶,盛菜放茶的瓷器,也都极尽奢华。

赵佶对这些器用饮食,自然不会有丝毫兴趣,所以他一边饮酒,心思全在观察众人上。

他见赵子称饮食自若,完全没有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便随口问道:“贤侄府上,也是锦衣玉食惯了?”

赵子称放下银箸,拱手回答:“小侄在秀州老家,全家主要靠家父每年四十贯钱、二十石米俸禄,好在家中还略有田亩、桑园,稍有几户佃农可以收租,仅此而已。”

赵佶此前压根儿就不知道赵子称到底是多偏远落魄的宗室,对此没有概念,听说一年才价值不满百贯的收入,这才惊诧道:

“我大宋宗室,还有贫……困至此的?令尊是几品的职衔、散官?”

赵佶本想说“贫寒”,话到嘴边才意识到措辞不当。只要是宗室,就不可能寒,最多只占一个贫。

赵子称:“从九品,右班殿直。”

赵佶:“……”

直到此刻,赵佶才知道,刚才自己误会大了。

他见赵子称能在太学混出头,又懂那么多工巧奇门之学,肯定是个从小能随意培养兴趣爱好、靠钱堆出来的豪门公子哥儿。

至于赵子称的太学上舍试两优,虽然赵子称实际上没作弊,赵佶却先入为主觉得他肯定是靠出身高贵作弊了。

因为赵佶自己就帮人作弊过——赵佶最喜欢的儿子,是皇三子郓王赵楷,去年的时候(1118),赵楷因为书画诗词方面得了父亲赏识,赵佶觉得这个儿子比太子赵桓更有前途,就荒唐地准他也偷偷去考一次。

最后赵楷以亲王之尊,居然考了个一甲头名回来,赵佶怕事情闹大了,把原本第二名的、一个叫王昂的人提到第一名,才把此事糊弄过去。

赵楷那场考试,有没有作弊,或者说有没有考官朝臣做记号记下皇子的卷子、判卷时故意给高分,已经说不清了。但赵佶自己心里有数,所以听说赵子称的事迹时,也觉得有猫腻。

尤其赵子称参加考试是今年二月,仅仅比赵楷考试晚了一年,去年的事儿赵佶印象太深刻,先入为主了。

现在看他如此贫困,应该是没那个本事舞弊了。

“看来他所有的学问,都是真才实学了。全靠自己考的,难怪名次也不高,只是过了两优,仅此而已。”赵佶摸着精致的山羊胡,内心如是暗忖,

“看他年纪,也就比楷儿小了一岁多,比枢儿大几个月,还真是巧。楷儿去年偷偷跑去考的,他则是今年正大光明考的。”

想到这一点后,赵佶内心原本的多疑和戒心,也稍稍放松了一两分。

人毕竟都是有感情的,当他发现一个远房侄儿跟自己某个受宠的亲儿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时,这种恻隐之心就容易勾出来。

这很合理,并不是给赵子称开挂。

赵佶的儿子是很多,对大部分儿子确实没多深感情。他如今已经有二十七子,早夭了六个活下来二十一个。未来还能再生一堆——甚至原本历史上,他“北狩”之后,到了金国,还继续生了六个有记载的儿子。

所谓有记载,就是这些孩子的生母还都是从南方一起被掳到北方的妃嫔生的。至于赵佶未来在金国,跟金国本地的女人生的,因为太丢人,史官都没给他写进去,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

不过,赵佶对他年纪稍长的几个大儿子,多多少少还是有感情的。尤其是他早期的孩子,早夭率比较高,排行前六的孩子,就早夭了三个,排行逢双的都早夭了,占到全部儿子总早夭数的一半。

因此他对几个活下来的大儿子都有点歉疚感,想在他们身上补偿。老大是太子赵桓,老三(活着当中的老二)是郓王赵楷,老五(活着的老三)是赵枢。

而赵子称刚好比赵佶在世的、最受宠的次子小一岁多,比三子大几个月。又跟他次子一样,有点才华,兴趣爱好还挺广泛,什么都懂一点,这个特征跟其他宗室子侄太不一样了。

不过,赵佶该考察的还是得考察。

他怕自己犹豫久了,内心动摇,又稍微吃喝了一点,就把话题引到了花石纲上。问起了赵子称,为何非要鼓捣“水泥仿石”技术来取代从江南运来巨石修园子,为何要琢磨人工诱导奇花异树生长的技术,减少四方上供花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