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身旁人未说出口的担忧,崔道蔚清清楚楚,连着母亲切切叮嘱的话语,也仿佛响在耳旁。
要提防那些姨娘,要牢牢把握住郎君的心,要抓紧生下嫡子,将他抚养成才。到那一天,郑家宗妇的位置,才算是坐稳了。
她闭了闭眼,却只是想笑。
郑允的为人她清楚,这些粗陋手段、挑拨话语,对他不会有半分作用。她依公处置,即便对朱小娘有几分怜惜,他也不会为此与她隔阂。
可是今日的事解决了,还有下次,再下次。只要一日身在内宅,便一日不得止境,不会停息。
她相信郑允,也自信能够处理,但这不是她想要的。
——人生天地间,不见山高海阔,却去算计这等床帷之事?
她轻轻放下手中的邸报,细细地抚平上面的褶皱,摊开,平展在桌上。
“去叫郎君过来。”她说。
熙宁十五年九月,崔氏五娘崔道蔚与夫和离,入汴京书院。
大齐第一位女宰辅的故事,于焉开始。
未来的事情,此刻还没有人知道。沈遥收到消息匆匆赶来书院时,所见到的崔道蔚,也只是个才刚下了课,回到直舍休息的普通直讲。
小炉上水正煮沸,崔道蔚取下茶壶,抬眼瞧见她,笑道:“坐吧。”
她面庞平静,没有半分惊讶,沈遥踌躇了片刻,进到屋中,与她一同在窗下的小案旁坐下。
以水将茶盏浸得温热,再全数倒尽,崔道蔚用细匙舀出茶末,倒入盏中。“你想问什么?都说吧,现在我可是知无不言。”她道。
沈遥小心看她,却见崔道蔚眉目舒展,神色恬淡,成亲之后总隐约缭绕着的轻愁尽数散去,更不再有上次相见时的郁色,心便先放下大半,只还是疑惑,斟酌着道:“蔚娘,为何突然……”
沸水缓缓注入盏中,随着茶筅搅动,慢慢形成浓膏样的茶液。崔道蔚注汤击拂,闻言,淡淡笑道:“因为我找到了更想做的事。”
茶汤泛起汤花,浮现出乳白色的色泽,她看着这汤花,眼前却仿佛又回到了那一日。
女使去请,郑允很快便到。她听着外间的哭声稍停了一瞬,朱小娘怯怯地唤了声“三郎”,紧接着人便已绕过屏风,进了屋来。
他在她面前坐下,只字不提外面还跪着的两人,只含笑道:“蔚娘,你找我?”
她看着他的眼睛。他看她时总是很专注,像是满心满眼,都只看到她一个,再没有其他事比她更重要。她不知道他看别人时是不是也是这样。
她道:“观云,我有事同你说。”
她说完这句,便停下来,静静等着。郑允看着她,面上笑意慢慢收起,他沉默片刻,应道:“好的。”便又起身,将内外所有人都遣出。
她知道,他一直都了解她。
他知道她对那些政事感兴趣,知道她喜欢处理各种事务,知道她在内宅并没有那么开心,更知道她一旦知晓汴京书院的变动,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但他仍将这个消息告知她了。
她忽地想起郑家提亲前夕,祖父唤她前去说的一席话。
“小五,你父母一叶障目,理所当然便定下了这一桩亲事。我现在问你,你愿意嫁与郑观云么?”他道,“若不愿,现下还可以去拒绝。”
她闻言一愣,不解其意:“可是,这是两家联姻……”
莱国公却道:“定国公主受封时,官家说了什么?”
定国公主封号的由来,齐国上下无人不晓。熙宁三年,契丹借齐夏之战齐国惨败之机,聚兵幽蓟,借势要挟齐国割地。齐朝否决后,辽国转而又提出和亲之议,并指明要求当朝皇室一脉的公主。
当时官家膝下,止有两位公主,而年岁合适的,是时年十五岁的敬和公主。
熙宁四年,帝召公主以询,主曰:“身受万民之贡,自当以身报万民。”帝笑曰:“两国之交,不系一人之身。”晋定国公主,以河北路定州为号。
同年,齐辽议定,齐朝再增岁币,辽师退兵。
齐国武学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