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麦芽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春节的热闹与喜庆如同潮水般渐渐退去。
窗外的冰雪在一天暖过一天的阳光下开始悄然消融。
向阳红农场,也即将迎来一年之中最为关键和繁忙的春耕时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农场的气氛便明显地紧张起来。
场长李望飞亲自主持召开了一场简单的开春筹备生产动员大会。
会议上,李望飞强调了春耕生产对于全年收成的重要性,要求所有职工和知青都要打起精神,克服困难,全力以赴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春播工作中。
各项生产任务也层层分解,落实到了每个生产队,甚至具体到人头。
会议的号角一吹响,整个农场便迅速运转起来。
苏家自然也不例外。
苏润明自从那次风雪夜归病好之后,身体便彻底恢复了过来,甚至比以前更加硬朗。
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动员会一结束,便开始着手检查和修理家里的农具。
犁铧是否锋利,耙齿是否齐全,锄头的手柄是否牢固,这些都是他关注的重点。
有些小毛病,他自己动手就能修好,遇到比较棘手的,他便会扛着农具去农场统一设立的修理队,请那里的老师傅帮忙。
这几天,他不是在院子里叮叮当当地敲打,就是在修理队那边忙活,确保每一件工具都能在春耕时派上用场。
苏海平虽然年纪大了,不能再像年轻人一样冲锋陷阵,但他的经验却是宝贵的财富。
他常背着手,在苏润明修理农具时,在一旁仔细看着,时不时地指点几句。
比如哪个部件磨损得比较厉害,需要重点加固,或者某种农具在什么类型的土地上使用效果更好。
他还会根据去年的收成情况和自家那几分自留地的土壤状况,和苏润明讨论着今年的种植计划。
虽然大田的作物要严格按照农场的统一安排来种植,但自留地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权。
苏海平也会格外留意农场里流传的各种消息,揣摩着上面是否有新的政策或者什么风声,以便提前做好应对。
家里的女人们也没闲着。
王秀兰和苏小梅将去年秋收后精心储存的各种种子都拿了出来。
仔细地晾晒、挑选,剔除那些干瘪、发霉的坏籽。
确保播下去的都是饱满健康的良种。
她们还把家里的大小镰刀、箩筐、扁担等都清点了一遍。
发现有损坏的就及时修补,为即将到来的农忙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
陆依依虽然挺着比之前更大的肚子,不能亲自下地干活,但她的心却时刻关注着家里的各项准备工作。
她的胎像已经越来越稳定,孕吐反应也基本消失了,精神头好了许多。
看着家人为了即将到来的春耕而忙碌,她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她知道,这个年代的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发芽率和抗病性都难以保证。
于是,她便趁着夜深人静或者家里没人的时候,悄悄地从空间里取出一些灵泉水,将苏家准备播种的那些种子分批浸泡一下。
她不敢做得太明显,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略微提高一些种子的发芽率和植株的抗逆性。
对外,她只说是自己将种子保存得当,或者在书上看到过什么土方法,能让种子更有活力仅此而已。
除了改良种子,陆依依还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和空间里的物资,为家人准备了一些更实用耐用的劳动保护用品。
她用从空间里拿出来的结实帆布,让李嫂帮忙缝制了几副更耐磨的手套,给苏润明和苏海平下地时用。
她还用细密的麦秆,编织了几顶宽檐的草帽,比农场发的那些要更轻便透气,也更能遮挡阳光。
对于这些东西的来源,她依旧用“托城里的亲戚朋友帮忙买的”或者“以前攒下的好料子”之类的说辞来解释。
苏家人对她总是能拿出一些稀奇好用的东西已经有些习以为常,虽然心中偶有疑惑,但更多的是对她心灵手巧的赞叹和感激。
陆依依每天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照顾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就是照顾好苏润明的饮食起居。
她知道春耕前的准备工作同样非常辛苦,苏润明每天早出晚归,体力消耗很大。
所以,她总是想方设法地把饭菜做得可口又有营养,确保他下工回来后,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喝上一碗暖身汤。
在他挑灯修理农具时,她会默默地陪在一旁,给他递上一杯水,或者帮他擦擦汗。
随着立春节气的到来,向阳红农场周边的田野也渐渐焕发出生机。
虽然大部分土地还覆盖着残雪,但一些向阳的坡地已经露出了褐色的泥土。
农场的田埂边,开始出现三三两两活动的身影,那是各生产队的社员们在清理排水沟渠,平整土地,为即将开始的播种做着最后的准备。
空气中,弥漫着冰雪消融的湿润气息、泥土解冻后的芬芳以及人们对新一年丰收的期盼。
整个农场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忙碌氛围之中。
孩子们的嬉闹声似乎也比往日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大人们略显沙哑的吆喝声和农具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
陆依依站在自家院门口,轻轻抚摸着自己日益隆起的腹部,感受着腹中胎儿时不时传来的轻微胎动。
她看着苏润明扛着修好的犁耙,步伐矫健地走向田间的身影,
看着苏海平在田埂上和老农们比划着交流经验的模样,
和远处田野里星星点点忙碌的人群,农场这又要准备开始忙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