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43章 供应【1 / 3】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商人自己运输并售卖之后,每引盐的售价便涨到了四两五钱。”

“几乎是原来的八倍!”

“官府的税率是十分之一。”

“我说得没错吧。”

朱标微微颔首,沉稳说道:“此账不该如此计算。朝廷职责仅在于征收与支出,并非负责销售。终归,销路落在商贾身上。”

“你只觉盐价飞涨,却未察觉另一层:运输成本。商贾逐利,若无利可图,怎会替朝廷卖盐?”

“朝廷亦从中得利颇丰。”

“于边疆,朝廷以开中法用盐引换粮,确保士卒所需及铁器供应。”

“此等功绩,难以量化。”

“你有所不知。”

夏白摇头,冷然道:“并非我不知,而是殿下低估了其中的暴利。”

“一两五钱便能让一家三过一年,而一斤盐竟卖到十几乃至几十文,如此暴利匪夷所思。”

“看似朝廷占尽优势,既获取所需资源,又把运输成本转嫁给商贾。”

“实则朝廷与百姓皆受其害,唯独商贾获利丰厚。”

“商贾虽低贱,但当今体制处处在权力寻租,朝廷权力借由‘票引’转至商贾手中。”

“让商贾代行权力!”

朱标脸色微变。

夏白续言:“商贾默默敛财,大明尚能维持些许清明,并非制度健全,而是陛下手段过于严厉。”

“才使地方官吏不敢过分嚣张。”

“然朝廷对地方的掌控真能长久如此强势?”他轻笑摇头,“绝不可能。”

“因利益动人心。”

“看着商贾个个腰缠万贯、富得流油,你觉得地方官吏能克制欲望?”

“陛下提防士大夫没错,今时士大夫大多德行不足配位,多有私心。”

“正因这私心作祟,大明诸多制度本身存疑,现看似稳固,仅因有一个强势且严苛的而已。”

“朝堂限制商贾。”

“实则一直在为商贾谋利。”

“商贾在位高权重者眼里如小儿怀璧,终归不是被官员据为己有,便是。”

“大明诸多决策皆误!”

\"陛下对士人的各种疑虑与防备,并且常从史书中寻找经验教训,却忽略了一点。\"

\"书是静止的,人是灵动的。\"

\"上层有政策,下层自有对策。\"

\"在盐这一高利润行业中,每年销售额达到数千万,然而朝廷的收益只有区区百万两银子。\"

\"这不是赋税,而是施舍。\"

\"除了盐,还有茶、粮食等涉及民生的行业,其实都是暴利,但大明却把这些暴利拱手让给了商人。\"

\"归根结底,问题出在大明的体制上。\"

\"朝廷过于精打细算,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把本应由朝廷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商人。\"

\"这也是陛下的一大问题所在。\"

\"只会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却总忽视重要的大局,被那些聪明的官员牵着鼻子走,还浑然不觉。\"

夏白冷笑一声,也觉得无奈。

朱元璋出身平民,成也平民,败也平民。

他有提防之心,却不知如何防范,最终草率决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仅凭自己对商业的了解来制定政策。

根本没考虑政策实施后的后果。

朱标目光变幻,他深邃地看着夏白,严肃地问:\"能否说得更明白些?\"

他依旧没有完全理解。

夏白饮了口茶,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自宋朝开始,商业逐渐兴盛,商人可以参加科举,官员也能经商。\"

\"那时,非常严峻。\"

\"陛下吸取宋朝的经验教训,选择了极端的手段,将商人的地位打压至最低,同时禁止官员经商。\"

\"这有什么问题吗?\"朱标不解。

夏白又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有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因为明之前的元朝。\"

\"元朝对全国实行的是包税制度。\"

\"基本上就像个甩手掌柜,只要按时缴纳规定的税额,蒙古人就不干涉地方事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