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为纵情挥笔,直斥朝政,谤议圣上,便可赢得另眼相待。
纯属痴心妄想。
待刀刃加颈,家破人亡,悔恨乞怜,已悔之晚矣。
愚蠢至极。
当今圣上,历战火硝烟,何惧挑衅!
--------
朱标离去,携此文而去。
群臣俯首跪拜,脑海却反复浮现最后那句:
朱家天下,与民何干!
与臣又何干?
今上真当他们是臣子?稍有不悦,便横加责罚,毫无尊崇。
不过是陛下的佃农罢了。
虽掌管朱氏家业,却仍处处提防防范,唯恐权柄旁落。
他们倒也不甚在意。
即便如此,还受尽呵斥疑虑,丝毫不觉委屈。
群臣战战兢兢地从椅子上站起,额头冷汗涔涔,彼此对视,心下忐忑。李善长目光扫过众人,冷冷说道:“尔等刚才所闻,皆为叛逆之言。”
“其中诸多言论,不过荒诞无稽之辞,外人岂会知晓圣上的贤明?”他语带威严,“莫要自寻死路!”
“再说,诸位都明白圣上的脾性,若有半点风声传出,怕是……”他顿了顿,眼中寒芒毕露,隐有警告之意。
赵瑁等人神色一紧,忙点头应允:“国公教训得是,我等定守口如瓶,不敢有一字泄露。”
李善长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再次环顾四周。忽见郭翀依旧跪伏于地,似仍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吴公达上前轻唤数声,郭翀却毫无反应,竟被吓得晕厥倒地。这一声响虽不大,却在寂静的大殿里尤为刺耳,引得众人侧目。
李善长皱眉摇头,摆手示意侍卫将郭翀抬出殿外:“区区小事,竟致如此,实在不成体统。”
“待他清醒,告知他,后续评卷便不必再来了。”
李善长满心嫌恶,强势地决定了郭翀的命运,随后抖了抖衣袖,迈着大步走向殿外。
李善长的决定刚下,立刻有小吏入殿,将昏迷的郭翀抬出去。
就在文华殿的官员们目送郭翀离去时,有人突然提出一个问题。
“那个写反诗的人是谁?”
“可有人知晓?”
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纷纷摇头。
此时试卷尚未全部审阅完毕,也未到确定最终名次的时候,试卷上的名字都盖着特殊的泥印,根本无法查看。
更不允许查看。
然而,这一问题一经提出,所有人顿时陷入沉默。因为会试分为三场,此人既然胆敢犯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这种自寻死路的行为,难道只会局限于一场?
这岂不是暗示着还有另外两场?
郭翀遭受此等打击,已被吓得当场晕厥,若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他们会比郭翀表现得更好吗?
想到这里。
所有人脸色骤变,眼中浮现出深深的忧虑与不安。
吴公达端坐于椅上,目光直视郭翀被抬走的方向。如果他没看错的话,郭翀在被抬走时眼皮微微颤动了一下。
郭翀并未真正晕倒,而是在假装昏迷,目的正是为了避开可能发生的麻烦。并且,郭翀有意装疯卖傻,显然有着明显的考量。
尽管此举会损害他的名誉,但也能降低被皇帝责罚的风险,还能避开可能存在的评卷。
吴公达心中叹息:“子翔兄,这么多年过去,你终究还是放下了昔日的傲气,开始学会保全自己了。”
“可我又能怎么做呢?”
吴公达眉头紧锁。
虽然他已官居侍郎,职位不算低,但与其他参与此次阅卷的官员相比,仍显不足。
因此,一旦皇帝发怒,他们这些人最容易受到牵连。他也不能不为此感到担忧。
若有可能,他甚至愿意与郭翀互换身份。
明朝的官职不易担当啊。
……
武英殿。
朱元璋正在殿内休憩。
听到朱标求见的消息,朱元璋脸上浮现笑意,对周围的太监斥责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请太子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