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靓唔靓啫》(粤语诗)
文\/树科
靓唔靓,点话靓先?
喺唔系正嘢,捞唔捞面?
喺唔系原味,新唔新鲜?
喺唔系睇得,睇得食得?
喺唔系啱先,平过隔离?
靓唔靓,睇你点讲?
睇佢点话?睇我点解:
鸡项咁细,爽滑脆嫩
鸡嘟谢嘅,啲肉腍啤
嗏实啱我,啱啱你哋?
靓唔靓,啲嘢
靓唔靓,你,我,佢
心照噈靓啦哈……
《树科诗笺》2025213粤北韶城沙湖畔
《舌尖上的辩证法》
——论《靓唔靓啫》中的味觉诗学与存在之思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粤语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和文化编码,构筑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树科的《靓唔靓啫》以看似简单的饮食问答,展开了一场关于价值判断的深刻思辨。这首诗通过粤语特有的韵律节奏和市井气息,将\"靓\"这一美学概念置于味觉体验与存在认知的交汇处,在\"鸡项\"与\"鸡嘟\"的对比中,在\"捞面\"与\"原味\"的选择间,完成了从感官体验到形上思考的诗性跨越。全诗以重复的\"靓唔靓\"设问为骨架,却在每一次追问中层层推进思考的深度,最终抵达\"心照\"的默契境界,展现了粤语作为诗性语言的独特表现力与思维深度。
诗歌开篇即以五个连续问句构成价值判断的迷宫:\"靓唔靓,点话靓先?\/喺唔系正嘢,捞唔捞面?\/喺唔系原味,新唔新鲜?\/喺唔系睇得,睇得食得?\/喺唔系啱先,平过隔离?\"这些问句表面上在探讨食物的品质标准,实则揭示了现代人价值判断的困境。\"正嘢\"与\"捞面\"的对举,\"原味\"与\"新鲜\"的并置,暗示了评判标准的多元与相对。诗人刻意使用粤语特有的正反问句式(\"喺唔系\"),强化了选择的张力与判断的犹豫。更值得注意的是,\"平过隔离\"这一市井智慧式的标准,将经济理性引入美学判断,暴露出消费社会中审美活动被市场逻辑渗透的现实。这一系列问句构成的价值坐标系,恰如当代人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与观念时的心理图景。
诗歌第二节转向判断主体的差异性:\"靓唔靓,睇你点讲?\/睇佢点话?睇我点解:\"这三个短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主体间性结构,指出\"靓\"并非客体的固有属性,而是产生于主体间的对话与协商。随后诗人以两种鸡肉的对比具体化这一思想:\"鸡项咁细,爽滑脆嫩\/鸡嘟谢嘅,啲肉腍啤\"。通过\"鸡项\"(小母鸡)与\"鸡嘟\"(老公鸡)的味觉对比,诗人展示了价值判断如何依赖于具体语境与主体需求。\"嗏实啱我,啱啱你哋?\"这一问句将个体偏好与群体接受之间的张力推向顶点,暗示任何判断都既是个人化的,又必须面对他者的审视。粤语特有的\"啱\"字在此承担双重语义,既指口味上的\"合适\",又暗含价值上的\"正确\",巧妙连接了感官与伦理两个维度。
诗歌的结尾部分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靓唔靓,啲嘢\/靓唔靓,你,我,佢\/心照噈靓啦哈……\"。诗人将\"啲嘢\"(物品)、\"你、我、佢\"(主体)并置,最终落脚于\"心照\"这一境界。\"心照\"在粤语文化中指无需言传的默契理解,是一种超越语言的价值共识。从开篇的困惑追问到结尾的会心一笑,诗歌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循环:价值判断始于质疑,经过主体间的对话,最终抵达超越性的理解。末尾的\"哈\"字以语气词收束全诗,既保留了粤语口语的鲜活感,又赋予哲思以轻盈的诗意,展现了诗人举重若轻的语言功力。
从诗学传统看,《靓唔靓啫》延续了中国古典诗歌\"即物即理\"的传统,却赋予了全新的现代内涵。如同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理趣,树科通过\"鸡项鸡嘟\"的日常意象,探讨了认知的相对性问题;如同禅宗\"说似一物即不中\"的公案,诗人最终以\"心照\"指向超越言诠的领悟。但与传统诗歌不同,树科的思考扎根于现代消费社会的经验,其价值困惑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诗中反复出现的\"先\"字(\"点话靓先喺唔系啱先\"),暗示了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中,任何判断都需要在具体情境(\"先\")中临时确立,传统提供的永恒标准已然失效。
在语言策略上,诗人充分利用了粤语的音韵特质与语法弹性。全诗以\"靓\"字为韵脚核心,通过重复与变奏形成独特的语音磁场。\"靓唔靓\"的反复出现既模拟了市井讨价还价的声腔,又像哲学命题的不断回响。粤语特有的语气词(\"啦哈\")、倒装句式(\"啱啱你哋\")和词汇选择(\"腍啤\"形容肉质松软),赋予诗歌浓厚的地方韵味,却又超越了地域局限,触及普遍性的思考。这种将方言提升为诗性语言的能力,体现了诗人对母语深层美学的把握。
从文化批评视角看,《靓唔靓啫》折射出粤语区特有的实用理性与包容精神。诗中对\"捞面\"与\"原味\"、\"平过隔离\"等标准的讨论,展现了广府文化重视实际效用的特质;而最终达成的\"心照\"境界,则体现了岭南文化\"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加剧的今天,这首诗通过饮食美学的微观政治,暗示了文化认同的建构路径:不是寻求单一标准,而是在差异中建立动态平衡。
树科这首诗的独特贡献,在于将粤语这一日常交流工具提升为哲学思考的媒介。在\"鸡项咁细\"这样的表述中,我们既看到地域生活的鲜活质感,又感受到存在之思的诗性闪光。这种将生活语言陌生化为诗性语言的能力,使《靓唔靓啫》超越了单纯的地域文学,成为当代汉语诗歌中一颗别具韵味的明珠。它告诉我们:价值判断的终极标准或许正如美食体验,既需要敏锐的感官,也需要开放的心灵,最终在\"心照\"的默契中,完成从\"食得\"到\"值得\"的超越。
《靓唔靓啫》以其看似简单的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思考层次。从饮食到美学,从语言到存在,树科用粤语特有的韵律和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多元世界中寻找共识的诗学路径。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语言实验的成功,更在于它展示了诗歌如何从最日常的经验出发,抵达最深邃的思考。在这个意义上,\"靓唔靓\"的追问已不仅是关于食物的品味,而是关于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正嘢\"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