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值班表的空白》
第十三天清晨的换班本摊在护士站,顾承川的笔尖在 “顾承川” 三个字上停顿。蓝黑墨水在纸面上洇开小团墨迹,像滴在宣纸上的血。他画下的叉号比平时粗重,穿过名字的中间,像道永远无法愈合的缝。
沈星遥的白大褂领口还沾着隔离病房的消毒水味,她的眼睛通红,像被紫外线灯灼伤过:“顾老师,ct 显示双肺磨玻璃影超过 30……” 话没说完就被打断,顾承川把最新的诊疗方案塞进她手里,纸页边缘卷着毛边,第 7 页 “心尖保护措施” 被红笔圈了七遍,像七个重叠的心脏。
“记得 2003 年吗?” 他的声音轻得像护目镜上即将消散的雾气,“李医生把最后一套防护服留给我,自己穿着用紫外线灯消过毒的白大褂,袖口还带着焦糊味。” 沈星遥的睫毛剧烈颤动,她想起示教室的老照片:年轻的顾承川穿着宽大的防护服,背后写着 “李建国学生”。
值班表的纸页被风吹动,顾承川的叉号在 “陈武”“李小南” 的名字旁显得格外刺眼。他摸出枣核针,金属表面带着值班室空调的凉意,却突然发烫 —— 是实习生们悄悄焐热后塞进他口袋的。针尖的 “稳” 字刻痕硌着掌心,像句无声的誓言。
“去告诉小陈,” 他指着方案里的机械臂参数,“心尖软肉区的震颤缓冲要增加 05 秒,” 护目镜后的视线扫过走廊,小陈正在给患者做咽拭子,防护服拉链拉得比平时高 3 厘米,“当年李医生说,医者的白大褂可以破,保护患者的心不能破。”
沈星遥的眼泪突然落下,砸在诊疗方案的 “顾氏呼吸间隙” 图示上:“您现在需要的是治疗,不是留在这里……” 但顾承川已经转身,白大褂下摆扫过护士站的紫外线灯,光影在他背上投出个模糊的十字架 —— 和 2003 年李建国倒下时的影子,分毫不差。
值班室的更衣间里,顾承川对着镜子摘下 n95 口罩,脸上的压痕渗着血珠,像道勋章。他摸出李建国的老笔记本,2003 年的非典记录页上,红笔写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危险留给自己。” 这句话被他用黑笔描了七遍,墨迹透到纸背。
“顾老师,” 李小南的头从门缝里探进来,手里攥着从药房 “借” 来的抗病毒药,“这个药对磨玻璃影有效……” 年轻人的眼睛肿得像核桃,护目镜带子在额头上勒出深痕。顾承川笑笑,把药推回去:“留给 23 床阿婆,她的血氧饱和度比我更需要。”
换班本上,顾承川的名字被叉号覆盖,旁边多了行小字:“顾老师去隔离病房指导消毒。” 字迹是沈星遥的,带着掩饰不住的颤抖。他摸着纸面上的凹痕,突然想起 1998 年洪水,李建国在他的值班表上画过同样的叉号,那时老主任说:“年轻人的名字,要留在更需要的地方。”
午后的阳光漫进护士站,顾承川的白大褂挂在椅背上,第三颗纽扣依然空着,像个永远等待缝合的缺口。沈星遥看见,他的枣核针掉在换班本上,针尖正对着 “顾承川” 三个字的叉号,形成个带着温度的锐角 —— 那是医者用自己的血肉,为后辈撑起的、永不倾斜的保护角。
最终,顾承川在隔离病房的观察日志上写下:“今日心尖保护措施:1 退出一线值班;2 完善诊疗方案;3 确保实习生无暴露风险。” 钢笔尖在 “退出” 二字上停顿,墨迹晕开个小团,像心尖软肉区的呼吸缝。枣核针的影子落在纸页上,和他二十年前模仿李建国的签名重叠,形成道跨越时空的、永不褪色的守护线。
当夜幕降临,发热门诊的值班表上,顾承川的名字处一片空白,像道等待填补的伤口。但每个实习生都知道,这个空白里,藏着比任何名字都更沉重的责任,藏着一位医者,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为他们写下的、最温暖的处方 —— 那是用体温和心跳,在医学的长河里,永远不会被冲刷掉的、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