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87章 易水关前的对话【1 / 1】

大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夜休整过后,易水关前的战场好似被一层死寂的幕布所笼罩,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凝重的氛围犹如浓稠的墨汁,令人几近窒息。燕军严阵以待,城墙上密密麻麻布满弓弩手,他们身姿笔挺,仿若一尊尊坚毅的雕塑,冷峻的目光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匕首,死死锁定着远处楚军大营的方向。手中的弓弩已然张弦搭箭,蓄势待发,只等一声令下,便能将死亡的风暴倾泻而出。滚木礌石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宛如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时刻准备着,在敌军靠近时,爆发出致命的威力。每一个燕军士兵都紧紧攥着手中兵器,关节因用力而泛白,那是他们决心坚守的无声誓言,时刻警惕着刘邦等人新一轮的猛烈攻势。

就在此时,楚军大营的营门缓缓开启,发出沉闷的嘎吱声,仿佛是远古巨兽从沉睡中苏醒,缓缓张开了血盆大口。只见十人步伐沉稳地从营中走出,他们身姿矫健,透着训练有素的精锐之气。肩头稳稳扛着两条案几,案几上,酒壶与两个食盒摆放得井然有序,在日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光泽。为首之人正是刘邦,他身着轻便铠甲,虽不及重型铠甲那般厚重威严,却也难掩久经沙场的凌厉锋芒。刘邦脸上挂着那标志性的、带着几分狡黠的笑容,这笑容中,似乎藏着千般算计,又带着一丝让人捉摸不透的亲和。他不紧不慢地朝着易水关走来,步伐悠然,仿若不是迈向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赶赴一场惬意的聚会。待走到一箭之地,刘邦停下脚步,仰头望向城墙上的燕军,扯着嗓子高声喊道:“燕凛将军,我刘邦敬重你是条顶天立地的好汉!今日,我在此郑重起誓,绝不攻城,只想与将军你把酒言欢,畅所欲言。将军大可放心,我刘邦以项上人头担保,绝无加害之意。” 说话间,他手臂潇洒地一挥,示意身后之人将案几稳稳放下。案几落地的瞬间,扬起些许尘土,仿佛为这场充满未知的会面,悄然添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燕凛站在城墙上,听闻此言,原本坚毅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 “川” 字,犹如被刻上了深深的疑虑。他的眼神中满是怀疑与戒备,死死盯着刘邦,仿佛刘邦是一头随时可能扑来的恶狼。燕凛冷哼一声,那声音仿若从胸腔深处迸发而出,带着无尽的轻蔑与警惕,大声回应道:“刘邦,你这话能哄得了谁?你以为我不知你的为人?当年你与项羽在山顶饮酒,酒桌上暗藏杀机,妄图谋害项羽,这般行径,叫我如何信你今日所言?” 燕凛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裹挟着浓烈的愤怒与不屑,引得城墙上的燕军士兵们一阵骚动,他们纷纷握紧兵器,对刘邦的敌意愈发高涨。

刘邦听闻,脸上笑意不减,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那动作轻松随意,仿佛燕凛所说之事不过是过眼云烟。他说道:“燕凛将军,那都是陈年旧事了。况且,霸王都未曾将此事放在心上,你又何必揪着不放?我今日前来,纯粹是想与将军你结交一番,绝无恶意。我刘邦虽说名声不佳,但好歹也明白大义所在。如今燕国被鲜卑人搅得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咱们何不好好谈谈,说不定能寻出一条出路,既能救百姓于水火,又能保将军一世英名。” 刘邦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酒壶,给自己斟了一杯酒,那酒液如一条金色的丝线,缓缓注入杯中。他仰头一饮而尽,喉结滚动,动作一气呵成,似乎在向燕凛表明自己的诚意,酒液顺着嘴角滑落,滴在铠甲上,转瞬即逝。

燕凛听了这话,心中微微一动,多年征战养成的谨慎让他如履薄冰,不敢轻易相信刘邦。他的内心在挣扎,一方面是对刘邦过往行径的深深忌惮,另一方面又被刘邦话语中提及的百姓疾苦所触动。犹豫片刻,燕凛咬了咬牙,心中暗自思忖:“我倒要看看这刘邦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最终,他决定带着十名亲卫出城赴约。城门缓缓打开,那沉重的木门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仿佛在诉说着这场会面的凝重。燕凛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朝着刘邦走去。他们的坐骑皆是精挑细选的良驹,步伐矫健,马蹄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中肆意飞舞。到了近前,燕凛勒住缰绳,那匹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声嘶鸣,仿佛在为它的主人助威。燕凛居高临下地看着刘邦,眼神冰冷如霜,冷冷说道:“刘邦,今日我来赴约,你要是敢耍什么花样,我定让你有来无回!” 他的话语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仿若一座巍峨的山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刘邦赶忙赔笑,那笑容愈发显得亲切,说道:“将军放心,放心。来来来,咱们坐下慢慢聊。” 说着,他指了指一旁的案几。案几上的酒壶和食盒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在召唤着他们。燕凛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带着亲卫们走到案几旁,小心翼翼地坐下,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十二分的谨慎。他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刘邦,仿佛刘邦是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刘邦亲自为燕凛倒了一杯酒,动作轻柔,说道:“将军,尝尝这酒,这可是我军中珍藏,口感醇厚,回味悠长。” 燕凛接过酒杯,那酒杯在他手中显得格外渺小,他却没有立刻饮用,而是警惕地盯着刘邦,眼神仿若两把锐利的匕首,试图看穿刘邦的心思。

刘邦见状,也不生气,自顾自地说道:“燕凛将军,你我都是在这乱世中摸爬滚打过来的,都深知百姓的艰难。如今燕国朝堂之上,燕熙那昏君无能,引鲜卑人入境,害得燕国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那些鲜卑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将军你身为燕国将领,难道忍心看着百姓受苦,看着燕国走向灭亡吗?” 刘邦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燕凛的表情。燕凛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与挣扎,他的嘴唇微微颤抖,显然被刘邦的话触动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燕凛脸色微微一变,握紧了拳头,手臂上的青筋暴起,说道:“我自然不忍心,我燕凛一生征战,就是为了守护燕国百姓。可如今,我虽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 燕凛的声音里透着一丝无奈与悲愤,仿佛一只被困在牢笼中的猛兽,空有一身力量,却无法施展。他的目光望向远方,那里是燕国的山河,如今却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痛在心中。

刘邦见燕凛有所触动,继续说道:“将军,你看我刘邦,以前也是个只看重名利的人,为了权势不择手段,为此还丢了一条手臂。” 刘邦说着,抬起那只空荡荡的袖管,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旋即又恢复了坚定,“直到遇到霸王,他一番劝诫,才让我走上正途。如今,我一心只为百姓谋福祉,为天下苍生尽力。将军,你我联手,何愁不能把鲜卑人赶出中原,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刘邦说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光芒仿若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这片被战火笼罩的大地。

燕凛听了刘邦的话,陷入了沉思。他不得不承认,刘邦说得句句在理。燕国如今这局势,燕熙确实难辞其咎,而鲜卑人的残暴更是令人发指。他看了看刘邦,又扫视了一圈四周的战场,战场上一片狼藉,残垣断壁,血迹斑斑,那是战争留下的残酷印记。他的内心不禁动摇起来,心中有个声音在不断回响:“或许刘邦所言真有道理,继续为昏君卖命,真的能拯救燕国百姓吗?”

过了许久,燕凛抬起头,看着刘邦,说道:“刘邦,你的话我会好好思量。但要我立刻投降,绝无可能。我燕凛深受燕国皇恩,不能轻易背叛。” 燕凛的眼神里透着一丝迷茫与挣扎,他的内心在忠诚与大义之间摇摆不定,犹如在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不知该驶向何方。

刘邦笑了笑,说道:“将军,我理解你的难处。你回去好好想想,我刘邦随时欢迎将军弃暗投明。” 说完,刘邦站起身,对着燕凛挥了挥手,那动作庄重而诚恳。燕凛也站起身,回了一礼,然后带着亲卫们骑马返回易水关。他们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有些落寞,却又带着一丝希望。

望着燕凛离去的背影,刘邦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心里清楚,虽说燕凛没有立刻答应投降,但他的话已经在燕凛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只要耐心浇灌,终有一天,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