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显庆二年,明薇随和亲使团抵达吐蕃红山宫。松赞干布以「九宫格」宴席待客,每道菜对应一个算学方位,主菜「吐蕃算羊」的刀工竟暗含「割圆术」原理。
「久闻唐国苏博士善算,」松赞干布举起金碗,碗底刻着吐蕃文的「算」字,「孤有一赌约:若你能算出今日日落的精确时刻,孤便以青海湖为界,唐蕃二十年互不侵扰。」
明薇扫视红山宫的布局,发现宫殿坐北朝南,台阶共九九八十一级,每级高约三寸,恰是「九九算」的具象化。她取出青铜日晷,置于台阶顶端,观察晷针投影:「赞普可知,红山宫的台阶设计,暗合《周髀算经》的『影差原理』?」
松赞干布挑眉:「愿闻其详。」
「地表南北每千里,日影差一寸。」明薇指着晷影,「红山宫台阶高八十一寸,若日影完全覆盖台阶,需太阳高度角为四十度。结合今日节气,日落时刻应为酉时三刻一分七秒。」
松赞干布命人用吐蕃的「星盘法」同步测算,两相对比,误差不足半刻。他哈哈大笑,解下腰间的「算王腰带」赠给明薇:「唐国算学,果然名不虚传。孤愿赌服输,明日便遣使与唐会盟。」
是夜,明薇被邀至红山宫密室,看见松赞干布珍藏的「象雄算经」。经中记载的「大鹏展翅阵」,竟与《孙子兵法》的「雁形阵」原理相通。她取出《吐蕃算图》,与象雄算经对比,发现两国算学在「兵势推演」「水利计算」等领域竟有五成以上的共通点。
「赞普可知,」她指着算图上的河源军,「唐蕃算学同源,皆从自然中取材。贵国用雪山融水计算灌溉,我国以黄河泥沙测算漕运,本质上都是与天地算。」
松赞干布凝视着算图,忽然道:「孤有个请求:望苏博士能留一本《九章算术》于吐蕃,孤要让子弟皆知,山外有山,算外有算。」
明薇取出随身携带的袖珍算经,扉页上写着「算无国界」四字:「愿唐蕃算学,如日月星辰,各耀其辉,共明宇宙。」
离开红山宫时,明薇望着高原的星空,算筹在掌心轻轻转动。她知道,这场赌约的真正赢家不是她,而是算学——当不同文明的算筹在同一张赌桌上相碰,碰撞出的不是火花,而是照亮人类智慧的光。
武周算学新政
载初元年,武周称帝,改元天授。明薇以「算学博士」之职兼修国史,在《则天实录》中写下:「朕闻善算者知进退,善治者通古今。今改算学为「天算」,设女科,开民智,以算道治国,以数据安民。」
洛阳太初宫的殿试场上,明薇作为主考官,看着首位女算生走进考场。她叫李锦娘,来自江南渔村,曾用算学改进渔网编织法,使渔获量增加四成。
「题一:若商船从广州出发,经南海至波斯,需测算季风周期、洋流速度、货物配重,如何用算学统筹?」明薇出题时,注意到锦娘袖口露出的渔网纹样。
锦娘不慌不忙,取出自制的「洋流算板」——板上刻着南海海图,算珠代表不同季节的洋流方向。她拨动算珠,结合《九章》「均输术」与《海岛算经》的测望法,竟算出商船最佳出航日期与载重比例。
「妙!」武周拍案而起,「此算板若推广,大唐商船可少翻十艘!」
是夜,明薇在天算监修订《武周算经》,将民间算学成果如「渔网算」「农时算」等收录其中。她想起父亲的遗愿:「编一本让天下人都能读懂的算经。」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
三更时分,银杏送来武周的密旨:「着苏明薇为天算监正,总领天下算学,许开女子算科,破格录取寒门子弟。」
明薇望着窗外的洛阳灯火,算筹在案头投出长长的影子。她忽然想起初入长安时的自己,跪在尚书省门前,怀中抱着残破的算经,眼中只有为父申冤的执念。而如今,她的算筹已丈量过皇宫、高原、星空,更丈量出一个女子在男权世界里的生存之道。
「小姐,」银杏替她披上披风,「您累了吧?」
明薇摇头,提笔在《武周算经》扉页写下:「算学之道,始于一,终于无穷。」这「一」,是父亲教她的第一根算筹,是李治赐的第一份信任,是武周给的第一次机会,更是天下千万女子拿起算筹的第一个瞬间。
窗外,晨钟响起。明薇站起身,算筹袋在腰间轻轻晃动,如同千万个声音在齐鸣。她知道,属于算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而她,将用一生的时光,做那个永远在路上的算学人。
算尽天下
神龙元年,明薇以八十高龄卒于洛阳天算监。临终前,她将毕生心血《大明算学全书》献给朝廷,书中收录了从商周甲骨算到武周女科的千年算学成就,末卷题曰:「算学不死,因为总有人要算清这世界的不公与美好。」
她的葬礼上,长安百姓自发用算筹摆出「算圣」二字,江南渔民用渔网织就算经图案,吐蕃使者送来刻有唐蕃双语的算板。而在感业寺,辨机和尚敲响晨钟,钟声里藏着她曾教过的「七政四余」算法。
多年后,有人在敦煌莫高窟发现壁画,画中女子身着算学官服,手持算筹,与菩萨、飞天并列。她脚下的莲花座,竟由算珠组成,每颗珠子上都刻着一道算题。
这便是盛唐算女苏明薇的故事。她用算筹丈量过人心,破解过阴谋,守护过文明,更用一生证明:真正的大女主,从不用情爱定义人生,只用算筹书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