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音阁的节目主要包含:戏剧+乐舞+选秀。
戏剧,话本优先从天书阁畅销的小说集改编,采用“孵化创意+内容生产+ip开发+资本投入”的运营模式。
这些通俗小说有粉丝群体,只要票价合理,内容还原,演技高质,大概率能转化成忠实观众。
演员就从教坊司的乐户中挑选,进行系统性的严格培训。
而乐舞方面呢,朱祁钰有想过,将后世的抄过来,但他实在没有那个艺术细胞,编曲编舞什么的一概不通。
至于选秀,对于明朝百姓来说,是一种十分新奇的娱乐活动。
以前,缺乏互动,只能一味的叫好,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参与感。
现在不一样了,居然增加投票环节,观众们可以决定选手的去留。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很爽。
当然,投票是付费的,没关系,都是小钱,主要是情绪价值到位了。
在明宣宗大范围扫黄之后,青楼文化遭受重创。
不能狭隘的认为,青楼文化是糟粕,完全没有进步意义。
首先,能创税收,助力城市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是艺术创作的温床,有多少脍炙人口的名诗佳作,诞生在红鸾床上,比如说那个北宋柳永。
最后,部分名妓通过才艺突破阶层限制(如柳如是、李香君)。
但是,如果过度扶持青楼文化,又会诞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最典型的,便是人口贩卖、逼良为娼等问题频发。
因此,朱祁钰让刑部重新规范《大明律》,明确要求,以上两条一经核查,主事者将没收家产,处以极刑。
一味的抑制青楼文化,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缓解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所以,朱祁钰创办“天市坊”,以及开设一系列官营工厂,给民间女子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如今,开设“天音阁”,鼓励那群社会地位底下的女子从良,让更多人欣赏到她们除了身体以外的闪光点。
明朝的社会风气太奇怪了。
唐朝,女伎以才华吸引裙下宾,大多数才子都有着道德底线。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明朝,不跟你玩花花肠子,反倒是沦落成先验身,再验资。
朱祁钰要做的,就是将这种畸形的文化,恢复到唐初的标准。
如果你说完全根除,这是不现实的。
“凭什么你皇帝可以三宫六院,我却不能叫坤?”
象征性杜绝一下就行了,不要逼得太狠。
社会上鱼龙混杂,偏偏就是有一群自甘堕落的女子,你能有什么办法?
不管她们是生活所迫,还是兴趣爱好,反正就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它的必然性。
天音阁提供一个舞台,让民间俊男靓女充分展示自己。
如果有幸被土豪看中,交了“违约费“将其赎身娶回去,朝廷自然是乐于接受的。
当然,你也不能说,她们出道全是为了卖,肯定要怀揣自己的理想。
怎么做,全凭个人意愿,只能尊重。
起码朝廷给予她们一次突破阶级牢笼的机会,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了。
总而言之,不能砸了天音阁的招牌。
你也不能针对“违约费”,就说朝廷也在干着贩卖人口的龌龊事,典型的立牌坊。
那我问你,培训要钱吧?捧红要钱吧?运营要钱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