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个科研小组一共有二十人,都是大明全国159府中最出色的民间打铁匠,被朝廷高薪聘请的。
徐乐池并非一个人在战斗。
因为月俸给得出乎意料的高,因此这帮铁匠干得特别起劲,动力十足。
他们的工资,甚至能比肩朝廷二品官员。
如果放在过去,你跟我说,地位卑微的打铁匠能赚那么多钱?鬼才信。
突然,其中一名铁匠激动的指了指地面。
“徐侍郎,你看!”
“???”
徐乐池顺着对方所指望去,只见一滴滴雨水落入了小坑中。
“什么意思?”
“水,水滴石穿!”
其他工匠听闻后,当即眼神一亮。
对哦,可以利用水排,尝试驱动机械打孔。
水排,在建武七年(公元31年)由杜诗所创,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最初运用于炼钢鼓风器,利用水力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回转运动,转变为连杆的往复运动。
这是一项汉人的伟大发明,在机械工程史上,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最初的鼓风装备多为人力,后来发展成用马驴等牲畜。
徐乐池不顾大雨滂沱,直接跑出去。
“走,我们跟上!”
“徐侍郎,撑伞呀,小心风寒。”
在此之前,没有想到用水排,是因为两者根本不搭边。
现在有了思路,徐乐池赶紧寻找顺天府境内湍急的河流。
问题来了,他发现动力不够。
于是,又安排下属在工部搭建出人工河流。
其中一名擅长制作机械装置的工匠,绘制出图纸,三日后,一台崭新的铁制机械,出现在众人面前。
实验证明,水排确实可以应用于打孔,还能通过控制水流速度,来控制机械的快慢开停。
不过徐乐池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刀具的制作,应该用什么金属呢?
生铁太脆,熟铁难以定型。
没办法,他们只能将目光放在新式合金上,惊喜发现,居然是最匹配刀具的金属?
镗床的问世,让大明的工业进程,又迈了一大步。
最先解决的难题是,枪炮的制造。
在过去,枪管和炮管的内部膛线,都是人工刻画的。
如今有了镗床,更省时省力之外,还能提高质量。
“真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呀!”
徐乐池和二十名铁匠,目光灼灼的盯着镗床。
这是诞生在他们手中的智慧结晶!
花费了整整三个多月的时间,徐乐池终于解决了当时提出来的两大难题。
接下来,便是用最新工艺,制作第六代蒸汽机模型机。
考虑到工作时的耐热性,于是用钨钢制作机身,尽管钻孔打磨费了些时间,好歹是完成了。
不过,徐乐池他们很快就发现第三个难题。
蒸汽机无法实现长时间的往复运动,听到奇怪异响后,就会渐渐停下来。
“究竟是哪里出现问题呢?”徐乐池环绕四周,低头认真查看。
因为镗床的诞生,气密性得到极大的改善。
那徐乐池他们,能理解蒸汽机是怎么产生往复运动的吗?
当然可以。
蒸汽机的动力原理,与双腔风箱的工作原理类似。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配件,就是换向阀,正是有了这玩意,才能实现双向两冲程。
当高压蒸汽进入气缸后,会推动气缸活塞向右运动,活塞就会通过曲轴连杆结构使飞轮旋转。
而飞轮的旋转又会带动连杆,使得内部换向阀从右到左运动。
如此一来,换向阀会阻止高压蒸汽的进入,同时气缸内部的进气口和排气孔形成通路,使气缸的蒸汽从排气孔排出,同时释放气缸内的压力。
《天工开物》记载有一种炼铁炉,是通过并联风管与手动挡板调节气流分配。
这不就是与蒸汽机相类似的工作原理吗?
早在汉朝时期出现的双作用皮橐,通过推拉活塞交替开启左右风道,实现连续送风,运用的正是单向阀。
所以,理性思考后,不禁要问。
华夏古代在明朝之前,明明就已经诞生出蒸汽、双腔风箱、换向阀、活塞运动、高低气压、齿轮、弹簧、曲杆连轴等等科学技术。
但是,偏偏就是没有整合出来蒸汽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