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立新的爵位制,就是推翻现有的“军户制”。
“从今往后,取消军户制,改为征兵制。”
明朝的军户制弊端很大,你爷爷是当兵的,你爸也是当兵的,你,包括你的兄弟,都必须当兵!
一眼就看到头的未来,等于没有未来,容易让人失去斗志。
明朝的“军户制”,是从元朝偷师而来的,不过更逆天。
人家元朝是,“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世代相袭。”
《大明律·兵律》:“军户每户出一丁为兵,余丁听差。若正军逃亡,余丁补之。”
别看律法说的“余丁听差”那么好听,实际上,不管你家有多少个男儿,全都给朝廷效力吧。
这特么谁受得了?
“军户制”确实有好处,能够极大的保障军队编制,处于一个较高的标准。
坏处显而易见,当兵没钱又卖命,还要受到上级剥削,军户忍受不了,纷纷逃亡。
很多地方卫所,容易出现“4000人实到1人”这种情况。
“征兵制?”于谦皱眉思索,“陛下,真的能征到兵吗?”
就现在大明“军户制”的恶名在外,哪个百姓还想主动送上门给你折磨?
朱祁钰笑了笑:“你无需多虑,征不到兵?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给得不够多?”
如果将入伍当兵,改革成为一种短期职业,而且比你去富人家里打散工,赚得更多,还能为家里争取到免税特权,甚至像将领一样,被封“一等功”、“二等功”,这是一份长久的荣誉。
换你,干不干?
既然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那我就愚公移山,慢慢将“偏见”推平。
朱祁钰口中的“征兵制”,实则参考现代,分为“义务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
所谓“义务兵役制”,即《兵律》规定,凡是符合条件的百姓,在一定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具备强制性。
“志愿兵役制”,即百姓自愿应招入伍,但不是终身制度,在服役若干年后,强制退伍或自愿退伍。
现代许多年轻人都没有服过兵役,那是因为和平年代,人口众多,尚且用不到你。
如果真到了关键时刻,大家都要扛枪上战场。
你看看隔壁,哪怕你是大明星,也要正常服兵役。
景泰年间,人口普查,大概有8000万人。
一旦取消“军户制”,这就意味着,在短时间内,大明军队人数会遭到严重削减。
朱祁钰毫不担心,现在大明无论是在冷兵器还是热兵器,都遥遥领先世界,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兵力。
既然已经知晓未来,无论如何,“军户制”都必须要改革。
群臣对“征兵制”不太看好,觉得皇帝有点过于理想化了,除了于谦,没有别的人敢站出来反驳。
就交给时间证明吧。
“文官上位,需要经历科举,武将上任,亦需如此。”
朱祁钰大胆提出,全面改革武举。
从武举中脱颖而出的人,将进入朝廷设立的官方军事学院,“御武院”里进修,成绩合格后,需要实习。
当一切考试都及格后,才有资格进入军中担任初级将领,再一步一步的,通过获取军功晋升。
“御武院”的初代教官们,便是宋氏兄弟。
通过京师守卫战,朱祁钰算是发现了,这十二个人中,真正有胆有谋,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只有两人。
比如说宋十三宋辰,你觉得就他这种容易冲动,不顾后果的性格,适合指挥作战吗?
武举,考核的是一个人的战斗力,身为将军,你绝对不能羸弱。
当众臣听闻,皇帝允许天下任何男子参加武举时,心头大骇。
文臣心想:“等等,这不就意味着,父子可以文武同堂?”这波是极大的加强啊。
武勋心想:“坏了,居然要考试,那我的子孙岂不是没有机会了?”
文官们还是想得太简单了,以为武举只是考骑射这种基础项目。
朱祁钰会在武举中增加多种考核,难度堪比奥运会,并且立下“十不准”与“十严禁”,保障在选拔过程中公平公正。
既然已经将新的军政制度立下,为了避免老将起异心,朱祁钰决定来一场“杯酒释兵权”。
早在京师保卫战开始之前,朝廷就紧急下令,召回麓川等地的将领回京。
定西侯蒋贵、靖远伯王骥等人,本来多有推脱,直到第三块金牌——
他们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得不回京。
由于古代信息传递慢,原本以为,出来迎接他们的,是正统皇帝朱祁镇。
当他们见到朱祁钰的时候,直接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