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为其母名源于草本植物,所以也翻了药典,找到这个字。
杭语清于六月十七日,诞下一子,不出意外的话,就叫“朱见济”。
宋婉珺于六月二十五日,诞下一女,可惜了,居然不是儿子。
朱祁钰灵机一动,既然长女名为“芫”,那次女干脆就叫做“朱知荽”吧。
芫荽,现代名为“香菜”,他还挺爱吃的。
众所周知,明朝对于皇子的命名,确实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和体系。
当年,朱元璋为后代规定了二十个字辈,要求大明宗室儿郎,第二个字必须按照这个顺序使用。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只是燕王棣系的行辈表。
还有,太子标系的【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樉系的【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棡系的【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朱元璋认认真真的为七个儿子一脉子孙,安排下取名规则。
并不是只有我们熟知的“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那是因为明成祖朱棣奉天靖难成功了,如果朱允炆没有败亡,大明皇帝的名字就不是这些了。
可惜,只延续到“由”字辈,大明就陨落了。
第三个字,要求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取字。
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个排序。
因此,第一代皇子,基本都是木字旁,如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
第二代皇子,则变成火字旁,如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
第三代皇子,又变成土字旁,如宣宗朱瞻基、郑王朱瞻埈、越王朱瞻墉。
到了朱祁钰这一辈,刚好轮到金字旁。
由于大明宗室日渐庞大,导致字不够用了,无奈之下,只能造字。
“元素周期表”的翻译者,挠头腮耳间,巧合之下找到朱元璋的后裔名字,套用上去。
但是呢,以上规定,只针对皇子,对于公主的取名规则,没有任何规范,随便你来。
比如说英宗朱祁镇有记载的三个公主,广德公主朱延祥、嘉祥公主朱延禧、隆庆公主朱玄真。
反正太祖皇帝对公主取名的脑洞,又没有那么大。
不过,从嘉靖皇帝开始,对于公主取名有了规范,要求二字固定字辈+末字必须是女字旁。
这些都是后话了。
因此,朱祁钰这么为女儿取名,完全没有问题。
正统十一年,七月十四日。
“三杨”最后一人,杨溥在家中逝世,终年七十五岁。
自从杨荣和杨士奇离世之后,王振得寸进尺,专权用事,杨溥倍感压力,屡次以“年迈”为由,请求告老还乡,然而都被朱祁镇驳回。
在今年,他终于熬不住了,终于可以去地下与老友相聚。
朱祁镇特意为杨溥辍朝一日,悼念其功,追赠官职特进光禄大夫,谥号“文定”。
“文”谥号,对于文臣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杨溥在位期间,确实功大于过,对于仁宣之治的建设,举足轻重。
然而,他一死,王振再无顾忌,朝堂众臣已经开始颤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