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振怒斥:“大胆!竟敢忤逆万岁爷?”
邝埜立即吓得低头,拜道:“臣,不敢,臣只是忧虑。”
因为在正统三年的时候,还是兵部侍郎的他,被王振整过一次,真心怕了。
朱祁镇呵呵一笑:“无需忧虑,朕,自有良策。”
这时候的朱祁镇,实际上已经开始想着,该如何超越太宗皇帝的功绩了。
太宗皇帝曾剑指吐剌河,若是自己胆小怯弱,连效仿都不敢,何谈超越?
在正统年间,瓦剌多次寇边,然而边将大多隐瞒败绩不报,或者虚报战果,导致朱祁镇产生了“瓦剌很弱”的错觉。
先让瓦剌这群小丑蹦跶几日,时机一到,朕御驾亲征,定将瓦剌也先斩于马下!
重振大明雄风!岂不美哉?
太宗皇帝、宣宗皇帝都曾经御驾亲征,身为皇子皇孙,身为大明皇帝,难道不是基本操作吗?
先帝们功绩太过耀眼,让朱祁镇倍感压力,只能化压力为动力。
朱祁镇好大喜功的个性,早已鲜明。
三征麓川,便是端倪。
麓川之役,始于正统四年,当时只派了数万兵马,大胜思任军伍。
思任一看情况不对,于是遣派流目陶孟、忙怕等入贡,当时礼部尚书建议,应该减少飨赉。
飨赉,即宴请与馈赠。大明对于朝贡的国家,通常是礼尚往来,既然你诚心拜访我,那我就高兴的赏你一点东西。
你给我一毛,我赠你一块。
然而,朱祁镇却驳斥了礼部的建议,说:“彼来虽缓我师,而朕不逆诈。”
一分不差的赠礼,死要面子。
正统六年,二征麓川,这一次玩得很大,整整派出十二万军队(不加后勤)。
当时,刑部侍郎何文渊、大学士杨士奇、翰林院侍读刘球等人,皆反对此举,认为北方瓦剌崛起,不可轻视。
而被王振蛊惑的朱祁镇,头脑一热,执意出兵,誓要踏平麓川。
由此看出,即便是年幼的朱祁镇,依然是可以掌控大局的。
他之所以认为是那群老臣阻碍自己前进的脚步,完全属于“自己吓自己”。
正统七年,十二万明军犹如龙入浅渊,横扫麓川,思任败走缅甸。
朝会上,绝大多数臣子都说,可以停了,趁机招抚便可。
而朱祁镇和王振,却执意要求将思任押送到京师,向他们跪下请罪,否则继续征伐。
看起来挺霸气的,实际上内耗严重,国库空虚,浑然不知。
四征麓川,虽稳定大明西南边疆,却“大发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
看似赚了,实则亏死,得不偿失。
朱祁镇为了实现“超越先祖”的宏图伟业,将父辈留下的丰厚遗产,一点点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