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5章 质问胡善祥【2 / 2】

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就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清修《明史》就是一本彻头彻尾的野史,完全不可信。

不过,身为史学生的朱祁钰,不管是不是野史,都有研究价值,他也是机缘巧合才发现这个秘辛的。

《明史》与《明实录》有部分出入,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不至于全篇错误。

换种角度想,怎么没人质疑仁宗并非徐太后所生,宣宗并非张太后所生?

无论朱祁镇是谁生的,始终都是朱瞻基的血脉,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要抹黑,也应该抹黑英宗并非宣宗亲子,岂不是更为劲爆?不应该针对一个后宫女人呀。

捏造一则“认贼作母”的故事,反倒是给明英宗的命运增添一份悲情色彩,这算哪门子抹黑?

放在当年,太后居然不是皇帝生母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怕是没有一个史官敢写吧?

朱祁钰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过来试探,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如此一来,许多事情便可说得通了。

前世的朱祁钰分析过史料,他从最极端的角度思考。

首先,张太皇太后对胡善祥的态度。

“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

这里的关键词是“居”,为什么不是邀请,而是居住呢?是清宁宫的卧榻睡得比长安宫舒服吗?

胡善祥被废后,一直在长安宫入道修行,正常来说,一个已经被废的女子,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如果你是孙太后,哪怕心眼子再坏,你已经在斗争中胜利了,而且对方隐居,真没道理继续咄咄逼人。

再看胡善祥的结局,在张太皇太后死后第二年,就崩逝了,年仅42岁。

史书里没有描写她的死因,就简单的一句话,让人遐想。

正统八年,下葬时,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

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逝以后,天顺七年,英宗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祔帝谥,修陵寝,不祔庙。

或许朱祁镇知道了什么?

诸多细节,可以推测,是不是胡善祥手里掌握着孙太后的把柄,让孙氏迫不及待在张太皇太后死后,立即除之而后快?

而张太皇太后的做法,也值得推敲,为何在内廷朝宴中,让胡善祥坐在孙太后之上?

如果只是简单的怜悯,不打扰,默默帮助才是最好的做法,没理由会这么高调行事,而且不合礼法。

况且,张太皇太后的母亲出身永城,而孙太后的父亲是永城县主簿,两人长辈属于同乡,关系匪浅。

那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或许她也知道真相,只是看在皇帝的脸面,选择睁只眼闭只眼,但心里对这个得位不正的孙太后非常不齿,不认同对方。

那宣宗朱瞻基呢?关于朱祁镇生母是谁,他肯定心知肚明。

不管是宫女所生,还是孙氏所生,总之都是龙脉。

如果真是孙氏夺宫女之子为己子,反正都是朱瞻基的骨肉,无伤大雅,还能帮助自己宠幸的孙贵妃名正言顺的登上皇后之位,何乐而不为?

那么,对于胡善祥而言,公平吗?

肯定是不公平的,大家都生不出儿子,结果孙氏靠着肮脏手段上了位。

还有一个细节,为什么后来的古代学者对朱瞻基废除胡善祥的做法耿耿于怀,义愤填膺呢?

如果单纯的以“贤”字来概括,问题是史书里也没有体现出胡善祥有多贤惠呀?

大家心疼的不是胡善祥,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中,谁会同情一个因为生不出儿子被废的女人啊?

大概率,喷的是朱瞻基废后,扶持孙氏上位这个行为。

假如是正常的废立后,还会被人喷吗?

至于抹黑朱瞻基?抛开私生活不谈,他做的一系列事情,还需要抹黑吗?

也许针对的就是孙太后本人,问题是,她好像也没有做太多出格的事情吧?反而在《明史》中力挽狂澜,维护政局稳定,大多属于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