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统六年(1441年),夏。
大明永平府境域。(位于顺天府东面)
郕王府内,一名少年猛然睁开双眼。
窗外的阳光有些刺眼,让他忍不住用手遮挡。
“这是,哪里?”
“我不是被巨石”
13岁的朱祁钰眼神迷茫的环顾四周,来到新环境的他,颇有些不适应。
这时,房间门被推开,走入一名衣着朴素的妇人。
“钰儿,该就餐了。”
“你是,嬷嬷?”
吴宛筠神色一滞,她抬起手,却顿在了空中。(名字虚构)
“钰儿,你刚才唤我,什么?”
“你,你真是嬷嬷?”
【嬷嬷:《字汇·女部》:“俗呼母为嬷嬷。”,示例:明代汤显祖《邯郸梦》:“老嬷嬷,甚么响?”
生母虽被册为贤妃,实则地位不显,因此不唤“母妃”,犹以民间称呼。】
再见到魂牵梦绕的亲人,朱祁钰一阵恍惚,满脸难以置信。
他起身将妇人紧紧抱住!
吴宛筠身子僵硬,两行清泪情难自禁的滑落下来。
多少年了,儿子没有叫过她“嬷嬷”。
母子的关系很不好。
吴宛筠心知肚明儿子为何仇怨自己,其实她也很自责。
她的出身很不好,首先,她是罪臣女眷,本是汉王朱高煦府里地位卑微的宫人。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在“靖难之役”中屡次立功,多次拯救父皇于水火之中,被封汉王。
因图谋储君之位,意图谋反,伏击未来的明宣宗朱瞻基,失败,后来又屡次挑衅。
最终,朱瞻基忍无可忍,将这个叔叔赐死。
而关于吴宛筠的出身,《明史》介绍为宣宗当太子时的宫女,《罪惟录》中则指出她本是汉王朱高煦的宫人。
朱祁钰却知道,后者的说法是正确的。
因为吴宛筠的身份特殊,哪怕她为宣宗生了皇子,受明朝礼法限制,母子也没有资格住在皇宫里。
说到底,她一个罪臣女眷,被封为贤妃已是天大的赏赐,实则有辱皇室尊严。
众所周知,明朝皇后大多数出身平民,按道理,哪怕是低微的宫女,母凭子贵,被册妃之后住在皇宫里,是一件非常合乎礼法的事情。
吴宛筠和朱祁钰母子却长期居住在宫外,确实有些不正常。
当然,也有可能有孙皇后的从中作祟。
正因为这层特殊的身份背景,让朱祁钰从小就对他这个生母,意见很大。
从来不叫母妃,而是用民间称呼“嬷嬷”。
不过,重活一次的朱祁钰,想通了。
子不嫌母丑,吴宛筠又不能选择她的出身,其实她也是受害者。
更何况,她对自己的照顾无微不至,是个很好很好的母亲。
可想而知,儿子这副嫌弃的态度,让吴宛筠在深夜里,不知道暗中抹泪多少次。
“钰儿,你,你刚才唤我什么?”
“嬷嬷,是孩儿过去的不对。”
听到这里,吴宛筠的泪水更加泛滥了。
“嬷嬷,如今是几年?”
“正统六年,怎么了?”
朱祁钰眉头舒展开来,还好,一切都还有希望。
距离土木堡之变,还有八年时间。
幸得上天眷顾,给了他充足的应对时间,他要开始未雨绸缪了。
永平府,就在大明京都顺天府的东侧。
这里不是朱祁钰的封地,严格来说,应该是他的流放之处。
郕王府就在此处,在顺天府隔壁,相隔不远,由于临海,颇有囚笼之势。
可想而知,他这个儿子,是多么被嫌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