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05章 新款【1 / 1】

玄远一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松的服装厂,生产的是均码的衣服。

孟庆萍以前当过裁缝,知道哪个尺码的衣服卖的最多,哪个尺码的衣服卖的较少。

她给这10个工人分了组,对于那些比较热销的尺码,就三个人一组。那些比较少见的尺码,则是两个人一组,甚至一个人一组。

孟庆萍负责在布料上量尺寸、划线,工人们则是负责裁剪,然后用缝纫机进行缝合。

那些老旧的课桌和板凳,全都派上了用场。

这一天忙下来,孟庆萍感觉自己的腰都快折了。

下班之后,陈松看着她那腰酸背痛的样子,说道:“孟姨,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你这身体吃不消,而且你还要帮我搞新品研发呢,你现在这样哪还有时间研发新品啊?”

“你这技术总监的职位,主要是负责新品研发、制作样品、把每款新衣服的数据掌握好,然后指导工人们的技术。”

“你还认不认识有做裁缝活比较好的人啊?如果有的话,你可以把她喊来给你打下手,主要负责量尺寸和划线。”

孟庆萍眼神一亮,说道:“你还别说,我真认识这么一个人!她是我远房的表亲,以前我当裁缝的时候,她跟着我学过技术,给我打过下手!后来我不当裁缝了,她就回老家种地去了。”

陈松点头道:“那你问问她愿不愿意来做工啊,我给她的工资比普通工人高一半,主要就是负责在你研究出新品之后,在布料上根据不同的尺码进行划线,方便其余的工人们裁剪和缝合。”

孟庆萍一听,非常高兴。

陈松给那些普通服装工人的工资是每个月30块钱,不比其他的工厂低了,甚至还要高一点点。

如果再加百分之五十的话,那就是每个月四十五块钱了,这可是妥妥的高工资啊!

有的人可能就要问了,让那些工人自己丈量和划线不行吗?精通针线活的人还能不识字吗?

这还真就不一定!有的农村人,一辈子都是文盲,但并不妨碍他们缝补衣服、纳鞋底。

只要有适合的、不同尺码的鞋底样板,他们就能做出适合全家人尺码的鞋。

有的人不识字,但根据经验也能做出适合家人穿的衣服,只是尺码不那么精准而已。

但陈松要生产的是标准码的衣服,要求肯定就更高一些。

要有专门的人负责丈量和划线,然后那些工人根据她画在布料上的线,用剪子把那块布料剪下来,然后再缝合。

孟庆萍听到陈松让她找个助手,立马就高兴起来。

一来,那可以减轻她的工作量,在工资收入没减少的情况下,让她更加轻松很多。

二来,她还能帮那个远房亲戚找到一份工资很高的工作。

这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她立刻点头道:“你放心,我那远房亲戚肯定愿意来做工的,我这就让小强子去把她接过来!”

她立马把胡建强喊了过来,让他今天下午下了班就直奔那个亲戚家而去,明天上午就把她接过来,这样就能尽量不耽误工作了。

陈松看了看两个工厂的情况,运转正常,暂时也没什么事,干脆就让苏建国先临时帮忙看着点,让胡建强提前下班去接人了。

孟庆萍的那个亲戚住的地方离城里也不远,胡建强骑着陈松的自行车去,估计前半夜就能接回来了,明天就可以正式上岗了。

“孟姨,有个事得提醒你一下,咱们工厂是不包吃住的,所以你这个亲戚的食宿问题需要她自己解决。”陈松说道。

孟庆萍点头道:“我懂,以前她跟着我学手艺、当学徒的时候,就是在我家住的。今回小强子租的房子可不小,正好让她跟我做个伴,至于吃饭就更简单了,让她跟我一起吃就行了,反正也不差那一双筷子了。”

现在胡建强和孟庆萍的工资都不低,多养着一个人吃饭根本就没有压力,顶多就是在做饭菜的时候多做一个人的份就是了。

况且这个亲戚还挺勤快的,能帮着孟庆萍做做饭、洗洗衣服、收拾家务什么的,不会在她家白吃白住的。

第二天,胡建强就把那个名叫吴友梅的远房亲戚接过来了。

孟庆萍手把手地交给她如何量尺寸和划线,她很快就上手了。

孟庆萍终于有时间了,陈松就和她探讨了另外几款新造型的服装。

经过修改之后,让孟庆萍做出成品,确定效果很好之后,也投入生产了。

到目前为止,陈松的服装厂一共生产四款新式服装。陈松让工人们把每一款先生产100件。

有了缝纫机这种工具,可比手缝的速度要快多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天之后,这400件衣服就生产了出来。

陈松找到刘正平开了各种手续,又找到霍经理,把这些款式的衣服各送了50件进入百货大楼。

剩下的衣服,陈松则是和胡建强、苏建国一起,到十字路口去摆摊,主要是想看看市场对这些新款时装的接受度。

这些衣服的款式,比李婉婉从五羊城买回来的衣服还要好看,价格也是4元一件,所以受到了老百姓们的欢迎和追捧。

一个下午的时间,每款50件衣服都卖光了,陈松也彻底放下心来了。

还有两天就过年了,陈松给所有的工人都放了个假,让他们正月初七再回来复工。

年前就只能这样了,就算陈松再心急,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其他的计划,以及后续的工作,就只能等明年再说了。

这个年代,人们过大年可是十分隆重的一件事情,到处拜年,各种走亲戚,仪式感十足。

有的人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才能走完亲戚呢。

陈松难得的有空了,请胡建强、苏建国、孟庆萍等骨干人员在国营饭店聚餐,欢欢喜喜地团建一下,然后就回到了河东村。

这不是陈松在河东村过的第一个年,却是陈松在这一世过的第一个年。

作为国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整个村里都弥漫着喜悦的气氛。

陈松到各家各户的大棚里都走了一遍,估计这些蔬菜再有一个星期就能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