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三33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雪后的清晨,寒气像针一样往骨头缝里钻。
青年点的窗户结满了冰花,屋里的人盯着空荡荡的米缸,耳朵竖着听外面的动静。
太阳升起来老半天了,也没盼来熟悉的汽车轰鸣声。
“走,去队长家看看!”
夏天裹紧棉袄,带着大伙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过齐膝的积雪。
村道上静得瘆人,只有踩雪的 “咯吱” 声。
推开队长家的木门,一股酸涩的气味扑面而来。
队长正蹲在灶台前,往锅里添着地瓜秧子,几块掺着酒糟的饼子在笼屉上冒着热气。
“队里实在没粮了。” 队长抹了把脸,眼神黯淡,“公社的救济粮还在路上,我家也只能吃这个……”
青年们盯着锅里翻滚的野菜汤,喉咙发紧。
往回走时,村口几个老乡正踮着脚扒榆树皮,干枯的树枝在寒风中发出 “咔嚓” 的断裂声。
“这能吃?” 有人忍不住问。
老乡抬起头,手上还沾着树皮碎屑:“磨碎了掺在玉米面里,能熬粥顶饿。”
回到青年点,大伙围着仅存的一点高粱米犯愁。
高贵一拍大腿:“我吃过榆树巧,甜津津的,树皮说不定也能下肚!”
女同学们却皱起眉头:“树皮那么硬,咋咽得下去?”
可肚子饿得咕咕叫,谁也顾不上犹豫了。
坡下的榆树在风雪中瑟缩着,青年们拿着石头、木棍,费了好大劲才撬下几块树皮。
没有磨盘,就用石头砸碎,和着高粱米一起煮。
灶火舔着锅底,整整熬了两个时辰,树皮才软下来。
第一口粥送进嘴里,苦涩的味道直冲脑门,有人被呛得直咳嗽,可看着彼此苍白的脸色,还是硬着头皮往下咽。
那几天,青年点里弥漫着苦涩的气息。
有人在墙上写下诗句:“大雪封山路不通,青年点里米空空……”
字迹被水汽晕染,像极了大伙眼眶里打转的泪水。
直到第四天晌午,熟悉的汽车喇叭声终于撕破寂静。
五个厂里的同志扛着沉甸甸的粮袋,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过雪地。
青年们冲出去时,有人鞋子跑掉了也顾不上捡,大伙抱在一起又哭又笑,眼泪滴在雪地上,很快就没了痕迹。
从那以后,青年点的米缸里,总留着半缸救命粮。
这场大雪,改变的不只是青年点的生活。
张美艺的二姐张美艳一行十多人,在火车上颠簸了两天,好不容易到了城里,却被大雪困在了厂接待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