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贱下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铁和钢是后世工业化世界里备受赞誉的建筑材料,但是不起眼的玻璃,虽然那么被我们所忽视——嗯,至少容易被“看穿”--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同样意义重大。
作为人类制造出的第一批合成材料之一,玻璃在公元前三千年某个时刻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城市摇篮中。
众所周知,玻璃是由熔化了的沙子制成的,或者更精确一点说,是用提纯的硅石(二氧化硅)制成的。
但是,仅仅将一把沙子洒到火里不会有任何结果,除了有可能把火扑灭。
问题在于硅石熔点极高,大约为1650度左右。
这远远超过了简单的烧窑能够达到的温度,所以说,仅仅知道其主要成分无助于人们实际制作出玻璃。
玻璃有时候会自然形成,如果运气足够好,你在沙漠中挖掘,说不定会幸运的挖出熔融的硅石形成的长而中空的奇特管道,这种管道往往有着植物根系一般错综复杂的形状。
这种结构叫做“硅管石”或者“凝固的闪电”,是闪电击中干燥沙地时形成的。电流涌入地下,产生足以令硅石颗粒熔化并结合成玻璃管的高温。
当然,人类一般是驾驭不了闪电的力量,更不能在沙漠中毫无意义的去挖掘来获取玻璃。
古代华夏的玻璃制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不过,那个时候的玻璃制品主要是铅钡玻璃,与西方使用的钠钙玻璃不同。
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用陶质的坩埚、土釜或平敞的粘土炉子来氧化焙烧方铅矿以制取铅。当氧化铅生成后,与陶质埚、釜内壁的粘土成分接触,只要器壁温度达到900度左右,就会在埚、釜壁上生成一层铅釉。
这种釉润滑光亮,敲击脱落后很像玉石,于是古人得到启示,尝试用这种铅矿煅灰与粘士或石英砂一起熔炼。
他们发现,用石英砂炼制得到的成品质地润泽,光洁晶亮,这就得到了原始铅钡玻璃配方。
历经千年,到了唐宋时期,工匠对传统的铅钡玻璃进行了改良,以氧化铅为助熔剂,使得高铅玻璃延展性提高,气泡和沙粒变少,外观和性能都提高了,成品基本为绿色,俗称“绿玉”。
不过,这种“绿玉”跟后世真正的玻璃还是有区别的。
也有人将之称为琉璃。
在今年的移民季,便有两名“绿玉”匠人被广州站点花费重金给拐到了启明岛,立即便被工业研究组给要了过去,开始对玻璃制造进行重点攻关。
玻璃的基本材料硅石构成了地幔和地壳的40多质量,它是地球岩石最丰足的成分。
但是,硅石常常与很多其他成分混在一起,比如氧化铁,使得沙子呈褐色。而这种成分往往会令制造出的玻璃呈现绿色,即“绿玉”。
这玩意做酒瓶和罐头瓶比较合适,但作为窗户或者望远镜就令人讨厌了。
这个时期,能做出清澈玻璃的最佳原材料是白沙或者其他未经污染的硅石。
比如,用于制造有名的威尼斯“水晶”玻璃的白色石英石,或者从白垩中挑选出来的、用于制造英格兰“铅晶质”玻璃的火石。
其实,以后世的技术来看,这两种玻璃跟神州大陆所制造的“绿玉”都有些名不副实。
因为,所有玻璃的原子排列都全然无序,是乱七八糟的非晶体结构。
不过,负责工业规划的张若松也没期望在短期内就造出清澈的玻璃,甚至更高级的玻璃镜子。
他只是希望能借助穿越众超前的知识和见闻能将大明传统的“绿玉”制造工艺进行一番改善和提升,从而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
没错,启明岛想要制造出数量庞大的玻璃瓶,以取代目前罐头制品的包装材料--陶罐。
尽管,陶罐的成本极低,以它为包装材料,也能对罐头里的食品维持较长时间的保质。
但陶罐毕竟是由陶土制成,具有极强的透气性,这会导致罐头里的食品很容易与空气接触,继而影响食品的保存质量和保质期限。
甚至,在放置于船舱里的时候,随着船舶的晃动和起伏,陶罐头会出现破损。
当然,陶罐破损后,里面的食物自是不能吃了,发现后可直接将其抛掉便可。
可问题是,许多陶罐还偏偏显现出一定的坚固性,破而不烂,只是细微的出现裂缝,让人不及细看下,根本不知道陶罐头已经与外界空气进行了接触,使得其中大量细菌滋生。
要是未能发现这种陶罐头而直接食用的话,很大概率会让你上吐下泻,整个人都会瘫软在船舱里。
严重的话,则会危及生命。
若是将罐头的包装材料改换成玻璃,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保质效果会好很多。
“要我说,这玻璃瓶也不怎么经用,放置在船舱里,反而比陶罐更容易破碎损坏。”李显清拿起一只刚烧制出来的玻璃瓶,端详片刻后,将其轻轻地放在桌上,“最好的办法就是生产制造出马口铁或者镀锡薄钢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铁皮罐头。”
“主任,你这要求怎么跟军工那边一样,未免高了一点吧。”张若松苦笑一声,摇着头说道:“咱们现在的制铁业刚刚才起步,就合金材料的研究还未列入未来几年的议事日程当中,哪有能力给你造出马口铁?这玻璃瓶罐头虽然不经用,但起码密闭性要比陶罐强出许多,能为海上航行提供可靠的食物。”
“至于容易破碎损坏的问题,也不难解决。在随船携带的时候,可以做包装隔离保护装置,堆码摆放的位置多铺麦草。咱们每次前往大明的时候,不是要载运大量皮毛吗?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皮毛将携带的玻璃罐头包裹起来,以加强其防护。”
“用皮毛来包裹玻璃瓶罐头?”李显清闻言,不由笑了,“万一这罐头破损了,流出里面的食物,岂不是会将皮毛也给污损了?唉,也罢,现在条件简陋,什么事情还暂时做不到两全其美。话说,我们这间玻璃作坊也不能光做些玻璃瓶拿来当罐头包装材料吧?”
“从墨西哥那边传来的商业信息,说是英国工匠也掌握了威尼斯玻璃制造工艺,开始生产高品质平板玻璃和厚玻璃板(包括镜子)。我们是不是也要往这个方向做些研发和试验,争取弄出一些清晰可见的镜子或者无色透明玻璃,好拿来贩卖至大明或者西属美洲,赚取更多的‘外汇’,并反推我们的玻璃化工产业的发展。”
“主任,你这有点难为我们了。虽然,我们都知道镜子的生产工艺主要是依据银镜反应来制造的,但具体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是怎样的,我们哪里能清晰的记住!”
“你行的!”李显清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诸多科学发展的最终路径。我们只要照准一个方向不断地摸索,不断的试错,迟早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
“尽力而为吧!”张若松说道:“我们目前之所以将玻璃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对象,除了要改善罐头包装材料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有诸多重要的属性是其他材料都不具备的,尤其是对科学研究方面。”
“玻璃能使我们得以研究自然现象,测量它们的效果,从而开发出更加强大的技术。比如,气压计和温度计,其工作方式就是展示液柱的高度。如果没有玻璃这种清澈而坚硬的材料,便不可能看清楚液柱的起伏。”
“玻璃除了具备透明、抗热和坚固等适合做成薄壁容器的性质,它基本上还是惰性的。这可是各样化学研究工作的核心。玻璃可以被铸造或者吹制成任何形状的实验室用具,试管、烧瓶、滴管、吸液管、管道、冷凝器、分馏柱、气体注射器、量筒和表面皿等诸多工具,这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如果没有一种既不活泼又能够透光的材料,使我们得以在不沾染反应物的情况下观察反应过程,很难讲化学和物理会如何发展。”
“不管是作为建筑材料,还是食品包装材料,亦或是实施科学研究所需的重要入门技术,玻璃对于我们科学技术发展,呃,准确地说技术和文明的成功恢复,都是相当重要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