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海宁大战后两天。
镇江府,童贯行营。
刘光世让人紧急送回的战报,第一时间摆到了童太尉案头。
童贯当时正在侍从的服侍下吃饭呢,还有一名这天刚刚赶到镇江的西军将领刘延庆陪同。
此时距离刘光世、韩世忠南下,又过了将近十天了,所以陆续赶到镇江的西军越来越多,刘延庆也在其中,镇江的禁军规模已经超过了三万人。
还有超过两万人已经抵达了淮阴、转入邗沟运河。算算日子,最多再过三四天,镇江的兵力就能增加到五万以上。到时候如果战局顺利,那童贯也未必真得等到十五万人全部取齐再发动反攻,毕竟战局顺利的时候,抢功劳也是很重要的。
但如果战局依然不顺,童贯就打算按原计划继续再等等,让兵力再积蓄得厚实一些。
反正他童太尉是不能背锅的,只要他出手了,后续必须是一路胜仗,转折点之前的苦差硬仗,他童太尉是一点腥都不想沾。
所以此时此刻,他刚接到战报,也并不觉得发生了什么大事,只当是刘光世跟方腊相持阶段、又发生了什么小摩擦,便颇有些不耐烦。
翻开战报之前,他还戏谑地对一旁的刘延庆调侃:“令郎比你,实在是太沉不住气了。咱只是让他带几营骑兵,去杭州前线骚扰迟滞方腊,为杭州守军分摊贼势。
这点小事,纵有斩获,需要这般加急上报么?又不是没立过功。”
刘延庆也不知道战报内容,太尉这般调侃批评他儿子,他也只能全盘接受,立刻便避席为儿子赔不是:“犬子年轻识浅,或许是立了些许微功,便自以为了得,让太尉见笑了。太尉不如先用完饭再慢慢看。”
“诶,那倒不必,咱受官家重托,日夜忧心国事,既有战报,自然要立刻处置。”童贯很满意刘延庆谦卑的态度,也就打个哈哈,不再深究,而是放下筷子拆看起来。
刘延庆连忙恭维:“太尉日理万机,夙兴夜寐,实在是朝臣楷模,陛下有太尉这样的忠义股肱,我大宋何愁天下不能太平。”
童贯被捧得得意大笑,一边细看战报,仅仅数息之后,表情就剧烈数变,双目圆瞪。
正在赔笑的刘延庆,也被童贯的表情变化弄得紧张起来:那小兔崽子,不会惹出什么大事来了吧……
童贯瞪了好一会儿眼,中间似乎都忘了呼吸,直到眼前发黑缺氧,才下意识猛喘几口,回过神来:“天佑我大宋啊!官家真是洪福齐天!刘延庆,你儿子太给你争气了!
他和当地厢军合力,八千人击退了方腊十万之众!斩俘两万!阵斩方腊军大将方七佛!就是在杭州盐官县海宁镇,结营背水一战!背靠钱塘江死守反击,古之名将不过如此啊!我大宋朝多少年没出这样的战果了!”
毫无疑问,刘光世的战报里又注水了。方腊所部来参加海宁之战的,最多七八万人,而且是连老弱病残、后勤辅兵都算上的。但刘光世硬是吹成了“面对十余万之敌”。
至于斩俘两万,明显也注水了,实际上就一万多,而且一部分敌军伤兵逃回去了,并没能全部俘获。
刘光世是把可能对敌人造成的全部损失,统统往高了算,全统计进去,包括轻伤逃回去的,也都算上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注水程度,相比于大宋一朝之前的战例,都已经良心很多了。
一旁的刘延庆听了童贯的转述,也是心情激荡得酒盏都掉到了地上,酒水泼洒了一地。
“什……什么?以八千之众,破敌十万、歼敌两万?”
刘延庆瞬间激动得满脸通红,血压飙升,说话都哆嗦了,“但是……犬子不是才带了两营骑兵、五百人么?八千之众破敌,主要得靠江南本地厢军吧?那些厢军何时有如此战力了?”
刘延庆还是懂行的,他之前已经从童贯那里了解过了,刘光世和韩世忠只带了五百骑兵助战,虽然名义上跟江南本地厢军是平级的,互相配合,但互不统属。但真要到了决战的时候,这五百骑兵能起多大作用?肯定得指望江南本地部队给力一点。
那这名江南本地厢军的主将,又该强到何种程度?竟能如此化腐朽为神奇。
被刘延庆这么一提醒,童贯也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八千之众,破敌十万!这八千人里,至少有一半,是镇江府派过去的江防厢军。而这些江防厢军原本有多懒,童贯心里是大致有数的。
原本历史上,镇江厢军不但战力低下,还吃了大量的空饷,梁家父子带兵助战,最后兵败溃散,才被童贯行军法斩首、梁红玉才沦为营伎。
这样一支部队,被赵子称提前点拨,梁家父子倒是收敛了些,难得把空饷缺额尽量补上了,但单兵的战斗力和军纪素质仍然没能完全跟上。直到童贯把他们派出去的时候,也没敢报太大期望。
但就是这么一支军队,跟赵子称合作后,不到半个月就化朽为奇,看刘光世的战报,说官军士气高昂,人人死战不退,这才大破十余倍之敌!
看来,这赵子称激励士气的本事,实在是匪夷所思!
“从光世贤侄的战报来看,此战我军确实人人奋勇,死战不退。究其原因,应该是苏州通判赵子称身先士卒,激励将士所致。你可以自己看看。”
童贯说着,也把战报递给刘延庆。
刘延庆看其中提到赵子称在十万大军面前、跟试图打击官军士气的方腊舌战对骂,义正词严。后来还当众挑战,方腊却胆寒不敢应战,场面一如楚霸王挑战刘邦。挑战不成后,官军死守反击,最后赵子称还跃马当先,追杀退敌,三百骑追着数万退兵……
刘延庆简直无法想象,看到最后,他只能把赵子称脑补成了一个楚霸王式的英雄豪杰。
“赵家人,怎会出如此文武双全的人才……之前便听说这赵子称极为忠义果敢,直言敢谏奋不顾身,宁可下狱也要弹劾朱勔、请废应奉局。官家放他出来后,他还胆大包天斩了畏罪潜逃未果的朱勔,如今看来,此人豪气当真不下项羽,但也跟项羽那般莽撞不计后果。
不过他倒是不贪功,此战还能任由光世上报战绩,也不掩饰韩世忠的贡献,确实是赏罚分明。也不排除他知道自己是宗室,不想以善战闻名,所以把功劳尽量分给同僚的将领。跟这样的人合作,真是光世的大幸……”
刘延庆看战报的时候,心念数转,自觉已经大致揣摩出了赵子称的行事动机。而后他也判断出,将来若是能跟这样的同僚合作,立功平贼,那肯定是非常舒服的。
作为宗室,赵子称不想抢功惹人注目,武将要是能摊上这么个上司,那简直是要烧高香了!
有那么一瞬间,刘延庆自己都暗暗恼恨为什么不能跟着赵子称干,要是将来赵子称官位再高一点,能统领自己就好了。
而眼下,只能指望自己儿子跟着赵子称多捞一点功劳了。
“这是仁义之主啊,关键还那般英雄豪杰,可惜了……官职太低太年轻,也容易遭人嫉。”刘延庆内心感慨,明面上却丝毫不敢表露。
童贯也正在大喜之中,所以并没有闲暇去揣摩刘延庆的心态,他只是一边催促刘延庆尽快整备好人马,要准备提前南下了。一边又把海宁大战的捷报加急送回汴京。
写战报的时候,童贯还想起刘光世提到把方七佛的人头也一并送来了,童贯连忙让人呈上来——刚才因为他在吃饭,近侍怕死人头恶心到太尉,因此只拿了文书过来。但架不住童贯兴致高昂,不顾自己还在吃饭,都非要立刻看首级。
很快一个木盒被呈到他面前,童贯忍住血腥味,亲手揭开盖子,反复欣赏,确认无误,这才盖好,让近侍重新给自己洗手洗脸,继续吃饭,并当场让文书听他口述写正式的捷报。
当然,在童贯的捷报里,肯定会对战功重新进行分配和润色,让西军的人占更多好处,也凸出他童太尉的遥控指挥若定。
这些都是没办法的。
“你尽快整顿人马,等不了那么久了,五天之后,必须南下,到时候就凑五万人先进兵!直扑杭州!被赵子称这小子这么一搅合,方腊锐气已堕,我们再去五万人,必能给杭州解围,不用等十几万大军一起进兵了!”
“末将遵命!”刘延庆连忙抖擞精神,表示一定尽快出击。
同时,童贯也给刘延庆大致透了个底,到时候,还会有王禀、杨惟忠两路人马跟刘延庆一起南下。
而原本历史上,童贯因为进兵更慢、更持重稳妥,还等到了王涣、辛兴宗两路援军一起抵达。现在因为加速提前了,王涣和辛兴宗也就来不及赶上杭州之战了。
如果杭州之战结束后,方腊逃回浙西山区游斗,这二将的部队倒是有可能赶上。但也不排除朝廷见大局已定后、为了省钱直接让他俩别来了,就地折返。
总而言之,刘延庆加速出兵准备工作,五天后就会跟王禀、杨惟忠一起南下,路上再走个五天,就能抵达杭州,留给方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