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94章 刘延庆部泼韩五【1 / 2】

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汴京和镇江两地,赵佶和童贯都在盘算着战后如何安置赵子称、如何利用赵子称稳住眼下的局面。

赵子称本人,却没那么多闲工夫想将来的事情。对他而言,方腊之战还远没结束,他还要操心如何增援杭州,以最大化他自己的利益,同时避免被人揽功推过、无辜背锅。

十月初九,就在汴京那边赵佶和梁师成讨论战后安置问题的同时,一支大约六千人规模的援军,已经抵达了苏州吴江县和湖州乌程县附近。

援军抵达的时候,赵子称本人就在吴江县和乌程县交界的江南运河北口东岸,显得非常知进退——界河西边,就是湖州地界了,界河东边,才是苏州地界。

赵子称作为苏州通判,此前进入湖州地界,是为了追击被他打败的石宝部溃兵,然后才“机缘巧合”顺势灭了邓元觉部贼军。

但是战事一结束,赵子称就又乖乖退回苏州范围内,丝毫没有越境,也不会给僵化的宋朝军事管理制度送任何把柄。

“诸位将军远来辛苦,方腊贼势日炽,我们苏秀各州军民,拼死奋战,方得御敌于州境之外。如今总算等到朝廷援军,江南有救了。”

援军抵达之时,赵子称亲自到太湖边的码头迎接。苏州知州赵霖、湖州知州魏宪则分别站在他两侧,还落后一个身位,也对着来援众将行礼。

若是和平年代,如何能容得下他一个通判站在两个知州前面。但战时兵凶战危,谁更能打谁就有话语权,也算是非常合理了。

援军将领们也都纷纷回礼,然后各自介绍身份。

赵子称老远就注意到,援军将领里有自己的老熟人、一年半前押送花石纲路过镇江时认识的梁信、梁锋父子。所以在对方开口之前,他就猜到了,这支援军里肯定包含镇江本地的江防厢军。

但还有两名骑兵将领他并不认识,只能等对方自我介绍。

“末将刘光世,见过赵通判、两位府君。末将领童太尉钧命,暂领镇海军观察留后,带两营西军精骑前来协防。这位是二营的指挥使韩世忠。”

观察留后,又叫承宣使,只是武官的一种加衔,并无实职。但童贯利用自己的职权临时给刘光世加了这么一个衔,也是为了让他能更好地统辖自己本部兵马、以及镇江当地的厢军。

所以懂行的人听了他的自我介绍,就知道这路六千人左右的援军,是以刘光世为首,其余人都要听他的。

童贯应该是考虑到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已经是西军宿将,麾下有西军数万,让一个刘家人出面,比较能镇住场子。

而且,一次性至少让西军出两个营的精锐骑兵,也是为了确保刘光世能压住梁信。

否则要是西军只出一营骑兵、那西军这边派来的主官也就只是营级。而镇江厢军却出了十个营的满编军,让营指挥使级别的人去管掌握一整个军的都指挥使,就上下失序了。

但只要西军出了两个营,就可以把这两个营挑出来成军,这支西军的主官理论上就跟本地兵主官平级了,再加个观察留后的临时头衔,便足够压住。

“原来是刘观察、韩指挥,远来辛苦,快快入座。”

赵子称知道这些人将来都是名将,也就丝毫没有失礼之处,显得非常礼贤下士。

刘光世、韩世忠、梁信等人都跟着他进帐,帐中已摆下接风宴席。

赵子称也借机观察,如今的刘光世,已经是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

韩世忠应该比他稍稍年轻些,但也超过三十岁了。韩世忠的一部大胡子掩盖了其真实年龄,长相看上去更老一些。

因为是战时,赵子称也不铺张,只是让人准备了大量的太湖水产,以银鱼白虾为主。禽肉也以水禽为主,炖了好几只鸭子,并无猪羊和鸡肉。

刘光世、韩世忠都是西北人,看到满桌的水产还有些不适应,但也并不排斥,只是好奇罢了。

不过吃了几口之后,他们很快也适应了鸭煲的美味,觉得汤醇味美,余韵悠长。

太湖鱼虾尺寸虽小,却胜在无骨或是软骨,让不擅长挑鱼刺的西北莽汉吃得大呼过瘾,只要稀溜溜往食道里滑落就行,嚼都不用嚼。

韩世忠吃相最难看,直接端起带汤的鱼碗吨吨吨往下灌,把鱼像喝汤一般喝下去。

赵霖、魏宪都是科举出身的文官,见了他那样子,都忍不住窃笑。韩世忠听到那些文官的笑声,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连忙抹抹嘴坐好,重新改用筷子。

不过满座众文官里,也有不笑或是仅仅微笑的,比如赵子称。

此时此刻,赵子称内心居然有些恍惚,不禁就联想到水浒里宋江第一次请戴宗和李逵喝酒的场景。

“韩指挥使想是肚饥,不耐烦吃鱼,来,把这两条鸭腿给他。”赵子称说着,扯下自己面前鸭煲中的两条腿,放在一个漆盘里,让亲兵送到韩世忠面前。

韩世忠闻言,也是不由一愣。

他已经三十岁年纪,军中称为泼韩五,并非他年轻时就这样放浪形骸、不在乎在上官眼中的形象。

实在是因为西军里山头林立,哪怕奋斗力战,多立军功,也会被关系户抢功劳抢走。

久而久之,受挫受得多了,韩世忠觉得赏罚不明,前途无望,也就懒得装了,怎么舒服怎么来。

就像职场里有些中年躺平的,知道前途无望,才开始懒得在领导面前装了。

就好像“仰观宇宙之大”的孙区长,连枢机谈话都敢不鸟。

赵子称突然撕了两条鸭腿给他,虽然韩世忠并不缺吃的,但他还是感受到了对方的礼贤下士。直觉告诉他,这位赵通判果然与常人不同。

韩世忠已经不在乎官场礼数很久了,但这次也忍不住自发起身,向赵子称致谢:

“赵通判如此体恤我等武人,实在令人感佩。”

赵子称云淡风轻一笑,端起酒盏对着刘光世、韩世忠和梁信敬了一圈:“国难当头,还分什么文武,都是为朝廷效力,为天下百姓求个安定罢了。韩将军如此见外,莫非是觉得我赵某人不会武?”

赵子称这话是用调侃的语气说的,并不严肃。旁边的文官以及了解他的梁家人,都陪着笑了。

刘光世和韩世忠却是千里迢迢刚赶来的,之前童贯看到战报后差遣了他们,也并不向他们通报赵子称这边的战绩,因为童贯觉得这些事儿跟他们没关系,他们只管到时候打仗就行。所以刘光世、韩世忠至今还不知道赵子称的最新军功。

见赵子称这般说,而旁人也都一副理所当然地样子,他俩也有些恍惚:“听赵通判的意思,你也会武?”

知州赵霖和魏宪听了这话,终于忍不住异口同声笑了:“井底之蛙,赵通判可是万军之中取敌主将首级的,你们居然问他会不会武?”

刘光世和韩世忠这才彻底震惊了。这些细节他们是确实不知道,只知道湖州和苏州这边,之前打了一场防守反击赢了,击退了方腊,但具体每个人功勋如何,他们也不了解。

此时此刻,才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刘光世出身将门,条条框框约束比较多,也就只是心中震惊,并不质疑。

韩世忠泼散惯了,心中实在好奇,就想问问细节:“不知赵通判当时是如何阵斩敌将的——别误会,末将不是不相信,只是想开开眼界。”

一旁的刘光世一听就火了,当即呵斥:“韩世忠!赵通判为我们接风,你说这些煞风景的作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