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时间线回溯到八月初、也就是造反之前大约十天。
浙西、睦州、清溪县、帮源峒。
已经以“圣公”暗中自居的方腊,召集了手下全部心腹,正在进行最后的战前动员。
方腊身为摩尼教中人,这两年也一直在靠自己的教徒组织力量、阴蓄兵甲。但直到此时此刻,他其实都不算中土摩尼教的领袖人物。
不过没关系,摩尼教在北宋一朝的组织本就非常松散,经常处在各地教众互不统属的状态,自己管自己的。每一部的势力,自己能发展出多少下家、多少信徒,都算是自己的。
只要他率先造反、闹起声势了,其他州府的摩尼教徒自然也会奉他为尊,听他号令。
这就是一个谁先打响第一枪、并且站稳脚跟,谁就能称王称霸的松散结构。
这一点倒是跟前代的张角等人颇为不同。张角那种是自建原创信仰、而且在起兵之前已经做到了尊卑有序、号令统一。
方腊只是借用了一套外来的已有信仰搞同人二创,借现成的壳子以求快速壮大。
同人的好处自然是可以蹭现有ip的流量,降低民众的认知成本。你用的神仙名号都是大家听说过的,一说就有代入感了,当然能快速起流量。
而坏处也众所周知:同人是不受著作权保护的,甚至本身就是侵权的。他能二创别人也能二创,没有了垄断解释权的稀缺性,圈内地位当然不能跟张角比。
另外,方腊此人的身份,在后世早期的历史书上,为了强调其进步性,往往模糊处理说他是“漆园工”,似乎是个贫农或者佃农。但实际上按照古籍原文,写得明明白白,是他本人“有漆园”,也就是个经济作物种植园主,算是地方豪强。
其实这也非常符合花石纲勒索对象的人设,花石纲的最大直接受害者,就是各种庄园主,尤其方腊的种植园是种漆树的,油漆是重要的建材,很容易因为营建工程材料的征收而受害。他这样的经营模式,也难怪成了朱勔苛政的最大受害者。
方腊原本是不太关心大山外面的世界的,但最近这段时间,他也若有若无地经常不经意听到一些消息,比如早在半个多月之前,他就听苏州那边传来消息说:
有个叫赵子称的姑苏知县,端的了得,居然敢公然上书恳请皇帝废止花石纲,裁撤应奉局。而且对方上书的理由也是说得有鼻子有眼,是因为发明了一种新的东西,可以替代太湖石和灵璧石为皇帝修园子,用不到地方进贡奇石了,不如废止花石纲免得劳民伤财。
方腊并不知道,自己听说的消息,其实是赵子称的人故意散播的,都是最近渗透到睦州一带的李俊让人说的。
方腊派去打探消息的探子,不知如何,就被有备而来的李俊盯上了,然后李俊很好心地向他提供了极为详细的信息,那方腊的探子还以为是遇到了江湖上的好兄弟、自己办差也太顺利了。
因此方腊得到的消息里,赵子称发明的那种“水泥”的功效,被夸张得神乎其神,吹嘘得比真正的水泥还厉害不少、适用范围也广得多。
甚至,方腊的探子还搞到了一包加水调和后直接就能用的水泥样品,在方腊面前当面演示了——连方腊都嘉奖了那名探子,直夸他太会办事了,连这么机密的东西,都可以通过贿买苏州当地的吏员弄到手。
“赵贼有了如此神物,说不定真有可能罢了花石纲,我们做了那么多准备、花了那么大代价,若是再不反,可就没机会了。
听说那小赵贼还是老赵贼的远房侄儿,这本家侄儿献上去的东西,岂能不受重视?这朱勔说不定真有可能被扳倒。不行,我们不能等了!你们回去之后尽快做好准备,我们立刻就起兵!”
方腊在通盘评估之后,最后做出了尽快起兵的决定。
这一决定,当时着实遭到了不少核心心腹的反对。
与会的其弟方肥、妹妹方百花、儿子方天定,几乎都流露出了深深的不安感。
“大哥!我们还没做好全部准备呢!一来兵甲筹备还没按计划完成,至少还要一两个月时间。”二弟方肥率先指出了眼下最大的困难。
“是啊大哥,二哥说得对,而且我们从来就没筹措过粮饷,一开始都是想着等秋收之后、秋粮完全入库,又没来得及押解漕运,趁那个节骨眼直接打到一地就夺取官粮养兵。
现在才八月,秋收都没收呢,要是现在出兵,百姓四散而逃,误了农时,粮食都烂在地里,我们找谁去征收?如果就靠我们自己的兵收粮,光是收割就要耗费时日,定然拖慢进兵速度。”
妹妹方百花明显更懂军事常识,不由如此提醒,点出了一个关键困难。
原本历史上,方腊可是拖到了十月份才起兵的,那时候刚好是秋粮收下来、都已经晾晒干了,随时可以入库。起兵也就不会影响到秋收,而且还刚好能赶上初冬农闲季节,百姓本来就没事干,正好抓人当兵,快速扩军。
这些困难方腊何尝不知道?但他还有别的困难,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只能逼上梁山了:
“账不能这么算,要是赵子称得手了,朱勔真被皇帝罢免,我们造反的大义名分还怎么占?我意已决,就算慢一点,就算不能直接拿到入库的秋粮,有夏粮的收成顶着,也能熬过出兵之初的困苦了。时不我待,十天之内,必须起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