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34章 挂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下
“如此文弱书生,居然能手刃十余贼?”
饶是梁师成久居上位,见多识广,听了赵子称的这番自述,都不由微微一惊。
他再看向赵子称时,眼神中也多了几分郑重之色。这才注意到,这书生虽气质斯文,但确实身材高大,姿态挺拔,自有一股勃勃英气。
说他会武,能手刃贼寇,倒也未必是吹嘘。
不过梁师成终究是正在追究他和杨志延误花石纲的责任,哪怕稍稍起了惜才和好奇之心,也不会立刻就放过这个话题。
于是梁师成略一琢磨,就顺水推舟道:“若是因贼情导致延误,那确实不是你们的罪责。不过空口无凭,你既曾手刃十余贼,那就当众演示一下武艺,若果然不虚,延误之事便不提了。”
梁师成说着,也不等赵子称答应,就随便一挥手,招来旁边一个在工地上巡逻看护的基层禁军军官,让两人都拿一根短木棍作为刀剑的替代,点到即止。
宋朝崇文抑武,让读书人当众演武,多少带着点以武娱人之嫌,读书人很有可能拒绝这种表演。
不过梁师成这番话,却是带着求证的意味,说好了只是为了证明赵子称所言不虚,花石纲延误的事情就能一笔勾销。
这是公事公办的追责,赵子称应战的话,也就不算是以武娱人。
赵子称也就大大方方答应了,接过一根短木棍,朝对方礼貌地拱拱手,说些承让的话。
而赵子称一边拱手,一边也在观察对方。那人只是个普通的基层禁军军官,看服色暂时看不出是都头还是队率,长得倒是高大肥壮,但脚步虚浮。
对方神态中带着几分不屑,又带着几分别扭。应该是既不屑于跟文人交手,又怕在梁相公这样的大官面前失了分寸、浪费了难得的表现机会。
见对方如此,赵子称心念一转,对于取胜又多了几分把握。
他习武也有两个多月了,这些日子一直勤练不辍,在刀剑一道,他练的是慕容家所教授的基础家传剑法,据说是脱胎于达摩剑法——嗯,后世他玩《金庸群侠传》时,好像慕容家用的就直接是达摩剑法。
这套剑法的入门部分不算很难,招式也比较干净利落,大开大阖很直接,有点接近后世影视游戏作品里众所熟知的扶桑剑道棋盘斩。
既然对手想要追求在梁师成面前表演得漂亮一点,多一点花里胡哨的观赏性,赵子称就正好利用这个心理弱点,直接搞偷袭。
他趁着自己刚拱完手、说完“承让”的一瞬间,直接一个躬身垫步,身形一矮,合身往前纵跃,交到左手的木棍也同时向前刺出。
两人原本站立的位置,相隔一丈有余。哪怕按手臂加上木棍的攻击距离来算,最多也就六尺。
赵子称必须瞬间往前纵跃五尺以上,才能攻击得到对方,就这还得考虑发力的问题。如果发力太早,剑势用老,后力不济,就算戳到了也没多少力度。
那军官脑子里还琢磨着如何打得漂亮一些,浑没料到那文弱书生居然搞偷袭。
他的木棍原本举得很高,摆出上段攻防的架势,中门大开,连连要改为防守下盘,已经来不及了。
他也只能不顾有可能失去平衡的危险,一边把木棍下砸、连攻带守,一边紧急往后倒踩七星步拉开距离。
赵子称这一下纵跃已是用尽全力,此刻身前腿后,再指望双腿着地发力进一步前跃,或是左右腾挪,已不可能。
但他看准对方的后退下砸之势,纵跃之际,提气运息,右臂奋力往地面一撑一甩,整个身体进一步加速往前冲去。
同时右臂撑地时给了身体一个侧向的力,身体往前纵跃的途中,硬生生往左偏移了一尺多轨迹。对方的木棍就算下砸,也砸不中他。
“啪”地一声闷响,赵子称的木棍已经抽中了对方小腿胫骨。对方本就防守上路为主,下盘空门大开,被抽后下盘不稳,直接跪地倒下,手中木棍去势未衰,砸在地面上溅起些许泥土。
赵子称这一跃,也注定无法稳住身形,得手之后顺势往旁边一滚,然后飞快起身。身上一身苏绣华服,也沾染了不少泥水。
“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是为了为国杀贼立功,抵御外侮,不是为了好看的!”
赵子称一击得手,撂下一句场面话,也为自己衣袍沾到了泥浆而找回场子。
对方俯身揉着被抽得几欲折断的小腿腓骨,心中也是愤懑不已:谁能想到这么一个体面的读书人,不但偷袭,还一上来就用这种近似地堂刀的、不顾仪态的打法!
大宋练剑的读书人倒是有不少,有哪个一上来就不在乎在泥水中打滚的么?
但他已无力反驳,小腿上的两根骨头,本就是内侧的胫骨更粗,也是主要承重的,外侧的腓骨则相对脆弱。赵子称一棍抽在他腓骨上,没抽断就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那军官只剩抱着腿抽凉气的工夫。
旁观的梁师成和一众文官、小吏并不懂武,但他们看结果还是看得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