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陛下改制三年间,各类案件,尤其是贪污案的数量远远超过贤相时期,甚至一度达到了上百倍。”
“而且,其中多是巨贪,甚至是自上而下祸及整个朝堂的郭恒案和胡惟庸案。”
刑部尚书,呂宗艺,开口道。
“启禀陛下,在贤相在位期间,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即便是在东南沿海,虽偶有倭寇出没,但各地均未发生叛乱、造反案件。”
“反观在陛下改制期间,三年内民变案件,数十起。”
“这是兵部出兵的次数对比,请陛下过目。”
“还有这是冯胜率军征云南的战报以及秦王,晋王,燕王三王征伐的战报对比。”
“三王出兵二十余万,却未曾有伤亡,反观冯胜大军,伤亡较多。”
“且,取得的战果,远远不如三王。”
兵部尚书,赵本沉声道。
“启禀陛下,这是边关贸易额对比,贤相已命人将陛下改制期间的私市交易额统计出来。”
“这期间,逃避的税收,多达三千万两!”
户部侍郎,紧接着出列道。
“启禀陛下,自我大明开国,在贤相的政策下,从未发生过兵员逃窜的案件,反观陛下改制期间,非但兵员难以征召,多以罪犯充军,以此引来更大的兵员逃窜案件。”
“凡是改制之地,几乎都发生了兵员逃窜的例子。”
“甚至直隶大军,竟然溃逃四万多人。”
“简直不堪入目。”
……
“启禀陛下,自从海禁实施以来,我大明海疆百姓度日如年,纷纷选择出海逃亡,以求生机。致使我大明损失的税收不计其数,已无法统计。”
“启禀陛下,远洋船队李景弘上报,在南海诸夷各地,均发现不同规模的大明商人、沿海渔民,我大明流失人口多达十几万。”
“陛下,这是各地官府呈报上来的民事案件对比……请陛下过目。”
“陛下……”
“……”
奉天殿上,官员们,人人有话说,人人有本上奏。
每一道奏本,都让人触目惊心。
前后反差属实太大。
即便还有不少儒生官员,向着老朱,可在这一道道的奏本下,他们果断的选择闭上了嘴巴。
官员们依次上奏,一人话罢另一人迅速接上。
一道道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奉天殿上。
负责递交奏本的太监,脚底都快跑冒烟了,已然累的满头大汗,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这一奏,就是整整两个时辰。
这期间,官员们,并未以发散性的发言来拖延时间。
仅仅是很单纯的描述事实。
尤其是秦王,晋王藩地和以应天府为代表的改制之地的发展对比。
不知不觉中。
龙案上已然堆放着满满的奏本。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已然看不到下方的官员。
官员亦是看不到朱元璋的头顶。
马皇后走上前去,将高高的奏本放在了桌案下,这才让老朱得见百官。
“启禀陛下,这是秦晋二地与改制之地的兵员家属生活状况对比。”
“秦晋之地的兵员家属非但不愁温饱,生活美满,更是鼓励家中男丁积极应召,反观改制之地的家属,颇多抱怨,想发设法逃避兵役。甚至有的家属食不果腹,以树皮充饥。”
伴随着,最后一位上朝的官员奏报完毕。
奉天殿上,除了几位大儒,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其他官员的奏本均递交了上去。
朱标和马皇后对视一眼,眼神交汇间,皆是能够感受到对方深深震愕之意。
不报不知道,一报吓一跳。
以前二人只知道朱十一的国策的确很好,但是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说实话,两人并不是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