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73章:钻冰洞【2 / 2】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旦说出口,谁还会来拜师学艺呢,而且传出去名声可就毁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各项准备工作终于全部圆满完成。

李家庄心灵手巧的妇女们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二十多张渔网,她们的眼神如同鹰眼一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破洞。

一旦发现破洞,她们便迅速拿起针线,熟练地进行修补,每一针每一线都缝得细密紧实,确保在捕鱼时不会出现漏鱼的情况。

与此同时,开凿冰洞的工作也顺利落下帷幕。

不得不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真是一点不假。

要是靠少数人来完成这些工作,想在一个多小时内开凿完这么多冰洞,那几乎是天方夜谭,所需时间起码得翻倍。

老支书站在一旁,看着准备工作都已就绪,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大手一挥,声音洪亮地高声喊道:“上冰!”这一声令下,如同冲锋的号角,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刹那间,所有参与冬捕的人都行动了起来。

有的人双手紧紧拉住渔网,那渔网在他们手中仿佛是即将捕获丰收的希望;有的人则拿着带有钩子的竹竿,准备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一百多号人如同一条蜿蜒的长龙,浩浩荡荡地朝着冰面进发。

一路上,各种吆喝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冰面原本的寂静,让这片冬日的水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众人来到李旭民事先精心确定好的地方,这个地方可是大有学问,在冬捕的行话里,被称作“画窝子”。

李旭民凭借着多年的经验,仔细研究了水库的地貌特征以及水深情况,经过深思熟虑,最终确定了开凿第一个冰洞的精确位置,这里便是下网的起始点。

李辰溪站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他没想到,一场看似简单的冬捕背后,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门道和学问。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李旭民从下网的冰洞出发,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两边各走了两百多步,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他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确定好插旗的位置。

从旗的位置向正前方再走数百步,他又确定了圆滩旗的位置。

然后,由两个圆滩旗的位置向前方数百步处汇合,最终确定出网眼,插上出网旗。

这几杆大旗所规划出的冰面区域,就是至关重要的网窝。

网窝的大小、方向、形状,以及鱼把头送旗的角度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设定,实则是李旭民从师傅那里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并且在他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别看这过程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其中的玄机只有行内人才清楚。

李旭民此时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下网!”他的声音在冰面上回荡,充满了力量和威严。

其他村民听到命令,立刻行动起来,开始紧张而有序地下网。

由于有二十多张渔网,且一开始这些渔网并未连接在一起,所以只能一边下网,一边进行连接。

李旭民在一旁全神贯注地指挥着全局,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操作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村民们用竹竿勾住渔网的前端,在相邻的冰洞处小心翼翼地接力传递。

大家配合得十分默契,二十多张渔网依次顺利下完。

最后,在最后一个冰洞将渔网拉出,并绑上粗大的麻绳,这麻绳可是用来拉网的关键工具。

然而,渔网浸泡在冰冷的水中后,变得异常沉重,再加上天气寒冷,大家的手一伸出口袋,瞬间就被冻得通红,僵硬得几乎使不上力气。

李辰溪看到这一幕,不禁皱起眉头,心中产生了疑问,他开口说道:“为啥不用牛、驴来拉网呢?光靠人力拉,这得拉到什么时候啊,估计得花不少时间。”李辰溪一脸疑惑地看着李旭民,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旭民听到这话,猛地一愣,他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心想:这么简单又高效的办法,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用牛来拉网,效率至少能提高一倍不止啊。

他不禁为自己的疏忽感到懊恼。

李辰溪猜测,这冬捕的传统技艺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在古代,牛的地位极高,可能因此没有传授使用牛帮忙拉网的方法。

在古代,牛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在运输和战争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牛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象征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备受尊崇。

而且在建国初期,牛作为主要畜力,广泛应用于农耕和运输领域。

牛耕技术的改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作物的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历史原因,使得传统的冬捕技艺中没有使用牛拉网这一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