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十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77年的大上海,洗去了民国的那一股浮华,却是染上一层人民民主专政的红色。
走在大街上,柳茹梦看着一路匆忙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的人群,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这年头能骑自行车去上班的,可都不是一般人呢!
没有自行车的,路途近点就腿着去,路途远还得赶公交电车。
柳茹梦没有坐公交,她喜欢一路走在熟悉的上海街道上。
远远地看到一处报刊亭,不知道为什么,柳茹梦有一股冲动。
加快了脚步,冲上前去,但来到报刊亭面前,却又有些犹豫了起来。
“小姑娘,怎么了?要买什么报纸或杂志呀?我这什么都有,《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沪上日报》、《萌芽》等等。”
看管报刊亭的老大爷,笑着问道。
“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出版了么?”
柳茹梦咬着下嘴唇,才开口问道:
“出了!出了!昨天刚出的。我跟你说,这一期的《人民文学》可真了不得。
就那个大诗人海子,你知道不?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一代人》的。
原来,人家不仅是大诗人,还是大作家呢!能写小说的。
刚好《人民文学》这一期上,就有他写的一篇叫做《伤痕》的小说。
看过的人,都说写得那叫一个好啊!把特殊时期对普通人的迫害,给写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买一本吧!姑娘!我一看你,肯定就是喜欢海子的,对不对?”
为了卖出一本《人民文学》,老大爷也是夸夸其谈的说道。
殊不知,当他说到那一句“我一看你,肯定就是喜欢海子的”,柳茹梦那像水莲花一般娇羞的脸,立马就红成了一片。
“行!那就来一本《人民文学》吧!”
听到林火旺的《伤痕》果然在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上发表了,柳茹梦的心里,也是真为他感到高兴。
果断地买了一本,然后边走边翻着看了起来。
“《伤痕》在第一篇?是主打的文章。看来,《人民文学》的编辑部,对阿旺的《伤痕》评价肯定不是一般的高。”
柳茹梦是既高兴又失落。
高兴的是自己的阿旺,又再一次出大风头了,一切都像他预料当中的那般,果然《人民文学》对于描述特殊时期的小说,没有封禁不采用。
失落的却是,这么值得高兴的是,自己却不能陪在林火旺的身边,和他一起庆祝一番。
这种复杂的情感,随着那一行行早就已经看过的文字,让柳茹梦的内心,又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波澜来。
《伤痕》啊《伤痕》!
每一个人看到,都会看到不同的《伤痕》。
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看到,又有可能看到不同的《伤痕》。
再次抬起头来,柳茹梦发现自己已经是泪流满面。
看着这车水马龙的上海街头,这里算得上是现在全中国最繁华的路段了。
但这里越是热闹非凡,柳茹梦的心里就越是感到一阵孤寂的冰冷。
这一刻,她真的宁愿,自己回到那个东北的小山村当中,守着一个院子,等着自己的丈夫归家。
……
随着《人民文学》在全国各地上架,几乎全中国的文学青年们,都看到了上面的这一篇主打文章小说《伤痕》。
引发的轰动与共鸣,从京津地区,向两湖两广,甚至是边疆地区蔓延开来。
许多地方的宣传部门也注意到这一点,上面也提醒各地方,要有序引导目前出现的这一股《伤痕》情绪。
是的!
上面调研下来,立刻将《伤痕》小说,引发的诸多下乡知青、下放人员等等知识分子们的情绪亢奋,称作《伤痕》情绪。
毕竟随着《伤痕》的大火,有的知青在农村根本再也待不住了,也不管什么处分不处分,身上有没有钱,扒上火车就要回家。
有的下放人员,本来就在排队等着平反,也因为《伤痕》这本小说,再也按捺不住对亲人的思念,甚至偷偷的跑回了家。
更有不少群情激奋的青年们,以学习研讨《伤痕》为由,在各个单位聚集起来,似乎要搞出什么大事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