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刀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月的雨,不论是从北到南,那样的“一夜雨声凉到梦”;还是从南到北,仙女散花偎风雷。总不免去打着伞到野外去看一看,看那山、地、天连成一片;看那稻田的秧苗;看那麦穗饱满;看那石榴含苞欲滴的鲜红……
曾在哪年?父母诉说着游子,五月的雨下起来时,看着中央台的天气预报,父亲牵挂地对着母亲、冒说了一句话——“牛牛那里也还是雨天!”……
曾在哪年?熊河的乡村初级中学门口,早晨早自习去的有点早,便去张岗的古道上跑步,快到山岭时,下雨了,刚想停下来返回,后面有个声音在鼓励——“好样的!还差十米就到山顶,回去也要淋雨呀,继续就上去了。” ……
曾在哪年?五月的雨在下,雷声为我助威,闪电为我照路,雨水为我洗刷一路风尘,我背着空空的行囊——曾经流浪在他乡……
曾在哪年?父亲牵着我的手,走在泥泞很深的村道上,打着伞送我去学校。时光荏苒,若干年之后,我又打着伞,牵着孩子的手,走在五月的水泥道上……
曾在哪年?五月的思绪太多、太多,特别是下雨天的五月。老师、同学、朋友、亲人。想的太多了,晚上也难免会失眠,听着窗外的雨声,幻想着雨打荷塘……幻想着那充满青春的梦……幻想着在风琴声中,那童年里嘹亮的《小二郎》……青春易逝,青春的心仍在五月的夜雨中驿动……
海棠花瓣已沉入泥,柿子花又在飘飞,落在老家的庭院。父亲说清香怡人,母亲讲可以健脾胃。记得我打了伞,把竹篮放在树脚下,不一会儿工夫,花落竹篮底,淡色粉中黄……
五月的雨,也许是藏觅着数不尽思念,伞下看那飞燕掠水,看那落花飞絮,看那柳荚漾荡,看那古炮楼梍角树花飞扬,看那老家的山山水水……
五月的雨下得大了,下得久了,引来了山洪。我便去寻、老家那古老的河床边高处山坡上,看山洪奔喘、咆哮、肆虐、嘶啸。涨的满满地河床的雨水,淹没了低洼处的农田,吞噬了河边的菜园,携着杂物、垃圾、冲毁的树木,向下游狂野奔啸而去,而在河的下游,不知又有多少生灵涂炭?又有多少人民受灾?又有多少抗洪一线生死未卜的子弟兵在大堤上,同自然界抗衡着,争分夺秒地守护着……
不知哪一年的五月,老家上游马岗山岭的水库坝涨裂了,惊了下塆村里人一身冷汗,晚上都被安排转移叫到上塆睡了,那个夜里,是我儿时记忆里老家河床上一次最大的洪水记录,水漫到了村子里,把汉潢古道上古老的临河街道,淹了半米多深。那年还算幸运,暴雨那时停了,水也紧跟着退下了。第二天接下来是满目苍凉,淤泥、沙石、垃圾遍地。村里人默默拿起农具,清理着洪水馈赠的“成果”。政府也组织人力,机械修复、加固堤坝,慰问群众……
毕竟日子每一天来临时都是新的!这又离开了老家身居佛教圣地。
五月的雨,下得有点久了,老家里住着父母,房子又漏水了吗?老家里的冰箱里还储存着多少食品?父母有谁陪着说话不?庭院里开春栽的树这几天翻了新芽没……
广场外,雨依然。哦,这五月的雨……
在樟木头,不仅参观了在建的京九线火车站(那是连着老家的铁路线),观音山上的粘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家级濒危稀有植物!
也许吧,人生的不如意,当思想需静下心的时侯,都喜欢去礼佛悟禅。
去了一趟观音山,二十多年之后,2020年在网上无意看到了一条70万诱人的征联启事。
35
观音山对句征稿——
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采用七言联律:“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中第三字“山” 是可平可仄的。对句则应用“通仄平平通仄平” 应对方为合格联律。
出句词性——
1【观音】:专有名词;【山】:名词;【观音山】:偏正组成的专有名词性,而且是由“观音” 与“山”组合的名词词组。2【上】:方位词。3【观】:观赏(动词)。4【山】:名词;【水】:名词;【山水】:按本句的语境,这是由山、水组成并列结构的名词,作“观”的宾语。所以,“山水”一词不仅仅是“山”和“水”的简单相加,而是并列的词性,指观音山周围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山水”若是作偏正词用,则“山上的水”的涵义就显得窄了,要转品也受局限了,故要求不能以偏正词组应对。
句子成分的无主句句式——
观音山上丨观丨山水
状语丨谓语丨宾语
本句省略主语,“观音山上”在本句里作状语使用,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主谓宾句式——
观音丨山上丨 观 丨山水
主语丨状语丨谓语丨宾语
——观音作主语(后面省略介词“于”),“山上”是本句状语,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机巧(机关)重字技巧——第1、5字位重“观”字,第3、6字位重“山”字
断句技巧——
无主句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我)在观音山上观赏山水。主谓宾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观音在山上观赏山水。
征联启事中对征集对句的基本要求——1、联句要符合《联律通则》,以平水韵入句。2、对仗工整,具有韵味且词性相当。3、要注意出句“技巧”、重字及专有名词的运用。4、对句要以观音山的景点应对,且具有诗意。
对句要点——
根据上述要求,就会发现目前征到大量的对句未能达到要求。一是未认真审阅征稿启事,或只看到出句就应对,对出句子离题很远;
二是未掌握对联知识,应对的句子不符合联律要求;三是未弄清出句的机关所在,未能有针对性地攻克机关;四是忘记用观音山的景观作对的要求,因而对非所求。
对句有以下几点须弄清
1、对句第1字与第5字是重字,这个字要具备名、动两用的词性。2、对句第2字应为仄声字,不然就会出律。(如是意节断句,另当别论)3、对句第3字与第6字是重字,应为仄声字,不然就会出律。4、对句第4字应为平声字,且最好为方位词,不然就会出律或不工。5、结句第7字应为平声字,不然就会出律。6、出句的第6第7字“山水” 已明确为并列词组,且可转品,那么对句也应与此对应的并列词组作对。
“观音山上观山水”对联有奖征稿——
对联的对句七十万征奖不是那么容易领的,征稿若七年余,许多诗词大家都咏叹无对,文友们不妨再试试看?
对联对句必须掌握的知识——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的平仄要求为“仄起平收”,即上联韵脚为仄声的话,那么下联韵脚便要平声收尾,谓之“仄起平收”。至于对联中,偶有“平起仄收”之现象,但应视为变格,不应视为对联的常例。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是对联的高标准。
观音山上观山水(出句)
粘树叶边粘叶花(对句)
(备注—— 粘树为东莞观音山风景区景观树,本对句符合拥有景区景观的条件。)
对句意境、彰显观音山厚重的佛教文化——
游客在观音山上观赏着山水,站立于枝繁叶茂、鲜花盛开的粘树旁边,梦想着观音一手托着净瓶,一手拂着柳枝在洒着净瓶里的净水,变化出奇妙的神力,滋润着大地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芸芸众生粘念着幸福生活,宠尊朝拜着“南天圣地、百粤秘境”的观音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里用菩提代指了如来。(《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