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775章【1 / 1】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的话,朱由检或许并不意外,但郭允厚这么说,朱由检确实顿感惊奇。

“郭卿,阳羡侯的奏本你也看到了,大军现在的粮草补给很是紧张。”

“如果战事再继续下去的话,恐怕就要从太仓调拨粮草了。”

郭允厚神色郑重道:“陛下,通州仓管事想了个法子,可以将番薯和洋芋,制成类似米粉样的吃食,此法可以长久保存,食用的时候,用沸水煮熟,放上些许佐料,味道可口的同时,还可以果腹。臣命人学得此法,将洋芋、番薯做成了洋芋粉和番薯粉。”

“现在各地仓房中储存了不下百万石,如果陛下允准的话,臣现在就可以调拨一批,送往扶桑。”

“另外,今年草原上白灾很是严重,户部可以从草原大量采买牛羊,用冰块镇之,用科学院那艘蒸汽船送往扶桑。”

朱由检听郭允厚这么说,当即就想起来了, 那应该就是后世的粉条。

只是,让朱由检没想到的是,竟然有人赶在了自己前面,将这东西给做了出来。

吏部尚书周应秋,等郭允厚说完后,忍不住调侃道:“今儿个是怎么了?鼎鼎有名的郭老……郭貔貅,竟然也松口了?”

郭允厚压根就没搭理他。

随着户部的权力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吏部的地位,两部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多。

相应的,周应秋和郭允厚两人,平日里也是没少明争暗斗。

其实,不只是吏部和周应秋,工部和礼部也没少和户部起争端。

朱由检对此自然清楚的很,但却从未出手调和过。

温体仁见殿内的气氛有些紧张,轻咳一声道:“咳,陛下,臣以为郭尚书说得有理。”

“战事已经进展到这一步,那索性就将扶桑彻底纳入大明治下。”

说到这里,温体仁看了眼坐在长桌两侧的群臣,继续道;“现在在战场战事,已经不只是大明和扶桑的事儿了。”

“天下藩国,可都看着呢。”

“北边的蒙古各部,东北的朝鲜,南边的安南、暹罗等国,都在盯着这场战事呢。”

“对了,还有西北的蒙古诸部,以及乌斯藏那边,现在也都等着看这场战事的结果。”

“我大明现在就是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将扶桑彻底攻破,方可断了某些狼子野心之辈的小心思。”

朱由检听温体仁说完后,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乌斯藏和西北有消息了?”

温体仁躬身回道:“启奏陛下,文震孟从后藏送进京的奏本,言称红黄两教,现在已经暂时罢兵。”

“西北朝克图台吉的兵马,现在也驻扎在西海(青海),正在观望。”

“瓦剌的固始汗,也引兵进入亦力把里的吐鲁番。”

“据文震孟所言,黄教中有部分僧侣,有意勾连固始汗进入乌斯藏,用来抗衡藏巴汗和红教,以及朝克图台吉。”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手指在面前的桌案上轻轻敲击半晌,片刻后,才开口道:“那就下旨阳羡侯和鲁豫诸藩,继续对扶桑用兵。”

“另外,朝廷再从蒙古诸部征调两万蒙古骑兵,乘船进驻扶桑。”

温体仁躬身领命道:“臣遵旨。”

这件事商定后,朱由检又开口对群臣问道:“对扶桑的那些王公贵族,诸卿以为该如何安排?”

依旧是李邦华第一个站了出来,对朱由检躬身施礼道:“陛下,扶桑和蒙古不一样。”

“臣以为当效仿太祖皇……效仿汉唐,焚其祖庙,绝其苗裔,方可长治久安。”

李邦华也是说顺了嘴,见温体仁他们看向自己,忙是换了个说法。

朱由检闻言,笑道:“不错,朕也有此意。”

看了眼李邦华,朱由检继续道:“朕在南京的时候,就和南京礼部左侍郎张讷说过此事。”

“命其在江南遴选读书人,前往扶桑,开办书院,推广我汉家文化。”

朱由检话音未落,大学士孙承宗就站了起来,面色凝重道:“陛下,扶桑国王在扶桑地位崇高,若我大明将之废除的话,恐会激起扶桑民众不满。”

“臣以为,当缓缓图之,先将之迁到京城居住,以扶桑国王的名义,将扶桑献于大明,而后再以朝廷的名义,将之封赏给诸藩。”

“至于各地大名和贵族,则可完全废除。”

“等将来扶桑彻底融入我大明,再废除扶桑国王尊号也不迟。”

孙承宗这话倒是老成持重。

但却有些不符合朱由检的心意。

按照朱由检的想法,对扶桑就应该行雷霆手段,直接废了他们的那个劳什子天皇。

再将有名有姓的扶桑所谓贵族阶层,全都屠戮一空。

剩下的那些普通百姓,对其进行汉化教育。

这样一来,两代人之后,大明或许就可以将之彻底的纳入华夏文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