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7章东街西街【1 / 1】

肖肖肖月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风镇算是闽中比较繁华的小镇。

进入腊月,市集每天都热闹非凡,街道上人来人往,商贾云集,吆喝声,唱曲声,叫好声,铁器敲击声,胡饼店拍打面团声,声浪嘈杂,熙熙攘攘。

一年的最后一天,清风镇更是人流如织,无论是卖吃食的还是卖穿戴的,每家店挤挤挨挨都挤满了人。

镇上最大的布庄,添衣布庄坐落东街,门面宽敞,布料齐全,价格公道,质量过关,从腊月初开始店里就没闲下来过。

一般农家人一年也就快过年这段时间,会买些耐穿耐脏的棉布,自己回家裁剪制衣,基本谈不上款式,穿起来方便干活就是了。

而镇上的人家多数会选择称心的布料后请裁缝量体裁衣,靠手艺吃饭的裁缝做出来的衣裳比自个儿来的专业多了,相对成衣来说还能省些钱。

布庄也出售成衣。成衣贵了很多,而且受众群体小,有钱人家多数自己请绣娘,普通人家一般不愿意花这些钱。

但,成衣是作为宣传照展示出来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好看。

“阿星,这个颜色喜欢吗?”顾葭把沈星护在身前顺着人群走到布庄里,四处扫了一圈后,指着架子上一件月白色竹叶暗纹的细布窄袖长衫说道:“你穿起来肯定非常好看。”

沈星循着他的手指看过去,月白底色银灰色锁边的衣裳设计精美,做工精细,挂在那里眼前一亮的出挑。

“不喜欢。”沈星摇了摇头:“相公,大过年的这个颜色看着太素了。”

闽中在吃喝住行上非常讲究寓意,吃就不说了,每个地方的年夜饭上每个菜都有好兆头,比如“年年有余(鱼)”。

住无非是风水地理,术业有专攻,沈星不懂这方面的东西,也就知道些镜子不对床,横梁不压床这种常识。

行嘛,出近门翻翻老黄历,只要不是诸事不宜都没什么问题,若是出远门那就要挑个黄道吉日,还要去庙里“问话”。

“问话”,掷圣杯,掷不到满意的就说刚才的不算,再掷一次,再不准就跟神明商量一下,只要神明同意,只要妈祖没出言制止,坐着船就能去全世界你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

像姜叔叔那会儿,闽人多出国,闽中从全球拒签硬生生变成全球免签——签证中心同意机场见,签证中心不同意码头见,什么都阻止不了闽人为祖国赚外汇的决心。

至于婚嫁,两口子的生辰八字,生肖六合都要问问当地信仰的神仙,像顾葭和沈星早已互许终身,非君不娶也不例外。

顾娘子请人合八字,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每一步都按着规矩走,就真的是很离谱,两个男人居然卜得个“天作之合”的卦象。

在衣服的颜色上,平日里大家几乎都是穿着褐色青色藏蓝色这种不容易脏不容易旧的颜色,到了过年,走哪都去喜气洋洋的一片红,女人不穿红色是要被说道的。

顾老爹和顾娘子留在家里准备午饭和团圆饭,小两口出来时,顾娘子看自己儿子春情荡漾的模样,大致记不得闽中风俗,反复叮嘱着沈星,他们男人买衣裳可以不买红色,但绝不可以买白色。

哪怕在现代,家里老人看到小辈大过年的穿着一身白也会心里膈应,家教严一些的,淡蓝色淡绿色这种素一点的颜色都不合适在喜庆场合中穿。

沈家家风严谨,沈星的曾外祖父接受古训,家中小辈方方面面都更倾向于传统保守。

比如沈星天天和顾葭睡一块儿,顾葭生的那么俊,八块实打实的腹肌,窄腰大长腿,沈少爷早就垂涎欲滴,愣是坚持到拜堂成亲才敢和顾葭翻云覆雨。

顾葭按现代算,身高该有185,比沈星高了半个头,他把沈星搂在怀里时得低些头才好说话:“阿星,这个颜色跟你很相称,我们买了回头元宵节你穿着,到时候到镇上来赏花灯。”

沈星生的偏像他姜叔叔,气质还是随了沈时初的仙气飘飘,如兰芝玉树风采翩翩,举手投足皆成画,似天上月色缥缈。

这般清灵的美人儿,穿上月白色该是怎样出尘脱俗?

顾葭尽量不去想沈星的出身,他想,他要很努力很努力,就算给不了那等富贵生活,也不能真的让沈星跟着他过太粗糙太敷衍的日子。

顾葭的心意沈星如何察觉不到?

顾葭真的是一心一意的对沈星好,男人生怕委屈了他,手里有十个铜板就愿意给沈星花十个铜板,能赚到十两银子就要把十两银子全花在沈星身上。

沈星盘算着最近的收入,两本爆款小说挣的挺可观,新书反响热烈,年后和白掌柜重新签个保底转分成的合同,他们应该能舒舒服服的躺平了。

他和顾葭都不是大手大脚的人,他们也不买房也不买车,没有大开销,花钱还是可以很自由的。

“相公,那你喜欢那件衣裳吗?”沈星指着月白色旁边的灰绿色窄袖骑装:“这个颜色不夸张,平日里都能穿。”

“阿星,我不用穿这么好的衣裳。”顾葭想要给沈星买个品质好一些的玉簪,他还想多存些钱,以后想给沈星买什么都能有更好的选择。

沈星抬头看着顾葭,他相公穿着半旧的棉袄还是这么俊,在身高普遍不高的南方,顾葭鹤立鸡群的出众。

顾葭想给他好的,他也想给顾葭好的。

“阿星,今天超出预算了。”顾葭心里高兴嘴上抱怨着:“我和爹娘买棉布的就可以了,村里人大多还穿的粗布呢。”

“钱是我和相公一起挣的,相公自然要和我一起花,我们穿了细棉布,爹和娘辛苦了半辈子总不能只穿粗棉布,咱挣了钱就应该让爹娘享享福。”

顾娘子想要的是儿孙福,沈星说这话不太有底气,他拐了顾葭,做的再好都比不上能给顾家生孙子的儿媳妇。

顾葭最喜欢沈星有什么好事总会想到顾老爹和顾娘子,百善孝为先,孝道大于天的封建社会,受过儒家思想教育的顾葭心里头自然是盼着他的家人和爱人和睦相处。

男人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爱意,他只是紧紧的扣住沈星的手,牵着他往外走。

难得过来东街一趟,出了布庄,两人四处逛了逛。

东街比西街有规划,街道两旁的店铺古朴典雅,牌匾样式大方规整,连小摊小贩都很齐整,不像西街那边,在地上铺块布也能占个地儿开张。

金碧辉煌的银楼,富丽堂皇的酒楼,古色古香的茶馆酒肆,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看着光鲜亮丽。

“东街确实要像样一些,这马瞧着都更有礼貌一些,还知道礼让行人,西街的驴满大街乱窜,一点都没有规矩。”沈星目送懂礼貌的马车感慨着。

很快沈星又摇摇头:“不过嘛,我还是喜欢西街,那边更有人情味儿,卖菜卖帕子卖鞋垫,在西街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是。”顾葭笑着接过话:“东街有东街的好,西街也有西街的好。”

顾葭和沈星身上的衣裳都半新不旧的,沈星穿的细棉布还好一些,顾葭的粗棉布具有强烈的乡村风格,在东街里是有些格格不入的。

先敬罗衣再敬人,东街的小伙计见识广眼神毒,对消费者的态度取决于顾客的衣着打扮,热情似火和爱搭不理两幅面孔切换自如。

两人都不想平白看人脸色,只在外头边走边看,绕了一圈绕到了西街。

在猪肉摊上割了几斤肉,沈星想吃红烧排骨,顾葭二话不说让张屠户切了几根排骨,买的多,张屠户便宜了几文钱,还给了些搭头。

镇上的商铺营业到下午统一休市,初五早上才开市,这会儿该买的都得抓紧时间买全,免得缺什么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顾娘子精打细算,除了必需品绝不会多花一分钱。

沈星第一次和顾葭过年呢,顾葭平时都要好吃好喝的养着沈星,这大过年的更是想让沈星过的舒心。

要买些糖果瓜子,要买些笔墨纸砚,还买一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

从西街头逛到西街尾,再从西街尾走出来,两个不懂勤俭持家的男人手里提满战利品,欢欢喜喜地回家吃饭。